本網訊(通訊員 劉奕豪 李芳)
7月8日至9日,湘南學院藥學院“郴山采藥覓芳,本草助鄉傳香”三下鄉團隊走進郴州市蘇仙區五里牌鎮舒源小學,開展了融合藥學專業的支教活動,為當地小學生帶來了一場“特別”的中藥文化科普課堂。
湘南學院學子講解中藥知識
告別枯燥的課本,課堂變身為一個“迷你的中藥百草園”。湘南學院學子結合藥學專業知識,向孩子們講解各類中草藥的功效特性,舒源小學的學生們興致勃勃拿起放在桌面上的中藥:陳皮、丁香、薄荷、艾草.....“艾葉暖暖的,媽媽說可以用來驅蚊!”一個小女孩興奮地分享。“這次活動太有意思了!我認識了新草藥,還學會了做香囊!”一位學生興奮地舉著自己的作品說。
小學生們識別中草藥
如果說認識草藥是啟蒙,那么親手制作中藥香囊和艾條,則是讓孩子們徹底“入圈”的高潮環節。在中藥香囊與艾條制作課堂上,團隊憑借藥學專業知識,化繁為簡,向孩子們講解艾葉溫經散寒、藿香化濕醒脾等功效特性,教學生們親自動手做香囊、卷艾條。從選料稱重,到填充縫制,成員們手把手教,舒源小學的學生們眼睛發亮,認真挑藥材、小心填囊袋,一針一線縫出的不僅是香囊與艾條,更是對中藥文化的好奇與探索,在指尖實踐里,把中藥材的知識,悄悄種進了童真心里。“我要把這個艾條帶回家給奶奶,她說腰疼。”一個男孩認真地卷著手中的艾絨。
教學生們制作香囊和艾條
舒源小學負責人感慨道:“感謝湘南學院藥學院團隊帶來的特別課堂,孩子們接觸到新奇的中藥知識,看到孩子們對草藥充滿好奇,動手制作時那么投入,我們覺得非常有意義。”
此次由湘南學院藥學院精心策劃的“三下鄉”活動,是一次將大學專業知識轉化為鄉村教育創新實踐的成功嘗試,更是一場中醫藥文化薪火相傳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