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工作要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25年7月10日,銀川科技學院傳媒學院“語潤草原”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在傳媒學院團總支書記溫婷茹老師的帶領下赴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鐵沙蓋鎮上沙蓋村開展為期十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以創新模式構建“語言賦能+產業振興+文化傳承”等多維服務體系,在基層一線書寫青春擔當,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動能。
(銀川科技學院傳媒學院“語潤草原”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
7月10日上午8時,傳媒學院語潤草原實踐團與沙蓋村舉行“三下鄉”活動啟動儀式。村支部書記段根明、李生輝以及駐村第一書記謝永紅等出席。啟動儀式上,段根明書記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詳細介紹了作為國家級重點扶貧旗縣以及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旗以來當地鄉村振興工作進展情況。同時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王玥博同學代表實踐團發言,表示將充分發揮傳媒學子專業優勢,通過普通話推廣、文化宣傳、產業調研等多種形式,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活動伊始,傳媒學院語潤草原實踐團從“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角度出發,深入沙蓋村針對村委工作人員、當地村民、農牧民以及青少年老人等重點人群實施推普實際情況的調查訪談。同學們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圍繞“普通話使用現狀”“語言能力與產業發展”“鄉村文化傳承”等主題,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實地觀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時深入了解不同人群對普通話的認知和使用情況,系統梳理了當地語言文化的發展脈絡。為制定推動普通話普及工作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也其后續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活動中期,實踐團圍繞“普通話+民族文化”主題開展融合宣講。成員呂桃穎依托傳媒學院資源,充分發揮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優勢,清晰解讀了普通話的定義、重要性及推普周活動內容,并從實用交流與文化凝聚層面,闡明推廣普通話通過語言統一強化國家認同、密切民族情感聯結,對構建“語言共同體”、增強國家歸屬感的關鍵作用。村民王立松通曉蒙漢雙語,現場承擔翻譯工作。活動現場氣氛熱烈,互動環節豐富生動,村民專注聆聽,眼神中既飽含著學好普通話、打破民族語言交流障礙的熱切,也流露著以民族語言守護文化根脈、以普通話架起溝通橋梁,共同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的期盼。
(實踐團傳媒學子呂桃穎發揮專業優勢開展雙語融合宣講)
最后,駐村第一書記謝永紅著重指出,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意義深遠,不僅在于語言溝通,更是打破城鄉交流壁壘的“金鑰匙”、驅動鄉村振興的“加速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基石”。沙蓋村始終秉持使命擔當,積極響應“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號召。此次與銀川科技學院傳媒學院聯合開展活動,正是雙方以校地聯動模式履行社會責任的生動實踐。
據悉,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銀川科技學院傳媒學院語潤草原實踐團將繼續夯實理論知識,錘煉實踐能力,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更多有效途徑,將繼續開展深入田間勞作戶外普通話宣講、日常急救知識普及普通話場景應用等系列活動,持續深化"三下鄉"社會實踐內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
(王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