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子笑甜中帶酸、桂味核小肉厚,歡迎網友們下單品嘗!”7月8日,在重慶市江津區朱楊鎮橋坪村的荔枝園里,一場別開生面的“青春助農”直播火熱開展。來自重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荔見匠心,械逅橋坪”實踐團的12名學子化身“鄉村推薦官”,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全國網友推介橋坪米村優質荔枝和富硒大,用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深入產業一線,解碼荔枝“致富經” 地處長江沿岸的橋坪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妃子笑”“帶綠”“仙進奉”等荔枝品種品質上乘、遠近聞名。近年來,該村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依托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荔枝產業向現代化、科技化轉型。
在為期一天的實踐中,重慶理工學子走進荔枝種植基地,實地了解果園智能化灌溉系統、土壤監測設備以及生態農業發展現狀。“課本上的知識終于‘活’了過來。”實踐團成員應浩然感慨道,“親眼看到科技如何賦能傳統農業,讓我們對未來投身鄉村振興更有信心。”
同學們一邊記錄荔枝的生長特性與管理技術,一邊深入調研當地產業發展路徑,為后續助農行動積累一手資料。

圖為朱楊鎮宣傳統戰委員劉仕迅、橋坪村黨委書記程升華帶領團隊學生深入荔枝種植基地進行考察調研。王政雄攝

圖為團隊學生在荔枝種植基地為當地拍攝宣傳視頻。付航攝
青春直播上線 點贊破6萬“帶火”農產品 當天下午,一場由大學生自主策劃、籌備的“青春助農”主題直播在荔枝園內拉開帷幕。鏡頭前,學生們分工協作、默契配合:主播朱子琪熱情介紹荔枝品種與口感,劉亦萱細致講解橋坪富硒大米的營養價值與產地優勢,后臺運營同學實時關注互動數據,確保直播流暢推進。
“大家看,這顆荔枝果大飽滿,是真正的新鮮現摘!”“橋坪富硒米,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饋贈!”一句句生動的解說,讓屏幕前的觀眾仿佛親臨現場。短短1.5小時的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375人,點贊量突破6.7萬次,評論區互動熱烈,“想買怎么辦?”“還能再發一波鏈接嗎?”成為高頻提問。
“第一次直播帶貨緊張得手心冒汗,但看到網友的熱情支持,覺得一切都值了!”朱子琪激動地說。負責運營的楊艷也表示:“6.7萬個贊不僅是對我們努力的認可,更說明我們的助農嘗試真的能幫到村民!”


圖為直播現場。王政雄攝
青春賦能鄉村 科技繪就振興圖景 此次從“田間”到“云端”的助農實踐,不僅是一次成功的農產品推廣,更是一場高校資源與鄉村振興需求的深度對話。重慶理工大學學子們以實際行動證明,在廣闊的鄉村振興舞臺上,青春力量不是“過客”,而是腳踏實地的“建設者”與“創新者”。他們運用專業視角探索產業“密碼”,借助新媒體平臺拓展市場渠道,將青春智慧融入鄉土資源,有效激活了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課堂上學的知識,只有真正落地才有價值。”實踐團團長楊尚謀說,“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認識橋坪、愛上橋坪,也讓這里的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
指導老師凌飛表示:“這次社會實踐讓學生們切身體會到‘科技助農’的意義,也激發了他們服務基層、貢獻社會的責任感。希望這樣的青春實踐能持續開展,讓更多青年走進鄉村、了解鄉村、建設鄉村。”

圖為團隊合影留戀。王政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