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對非遺保護傳承的指示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基層開花結果,7月11日,湖南工程學院商學院“溯源湖湘藝脈,追光非遺鄉情”中華文化傳承團走進虞唐高蹺,聯合社區開展了一場融合非遺體驗、語言推廣與暑期安全教育的文化實踐活動。
在省級非遺項目虞唐高蹺體驗基地,踩著一米多高木蹺的表演者將實踐團們帶入一段沉淀百年的民俗記憶。“虞唐高蹺起源于清代,最早是民間節慶時的祈福儀式,后來逐漸演化為具有完整表演體系的民間藝術。”非遺傳承人周景祥介紹道。

實踐團成員通過現場觀摩、親身體驗與深度采訪的方式,記錄了這門古老藝術背后的匠心與堅守。在高蹺初學體驗環節,成員們嘗試穿戴木蹺,在跌跌撞撞中體會技藝的難度與敬畏,也在一次次嘗試中,體會非遺傳承的使命感。

在虞唐社區,實踐團還與社區工作人員攜手,開展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群體的宣講活動。從推廣普通話、講解地方非遺文化,到圍繞夏季常見的溺水事故開展安全教育,成員們以互動式教學、案例演示等方式,為孩子們送上一堂堂“文化與安全”并重的生動課程。

非遺不是遙不可及的歷史,而是活態的文化表達;傳承也不只是技能的延續,更是一種根植于童心的情感記憶。未來,湖南工程學院商學院實踐團將繼續以實際行動推動文化自信走深走實,讓更多青少年在親身參與中,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傳承者和創新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