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 日下午,攀枝花學院數智耘途小隊如一束青春之光,穿透夏日暑氣,走進四川草場鎮,開啟以 “數智點亮果蔬路,青春探尋共富途” 為主題的暑期 “三下鄉” 調研活動。
金果壓枝:枇杷鋪就致富底色
在四川草場鎮的沃土上,龍華村恰似一顆鑲嵌在巴蜀大地的明珠,以 “一村一品” 為椽筆,飽蘸共同富裕的墨香,在鄉村振興的長卷上揮毫潑墨。枇杷,是這片土地當之無愧的主角。1700 畝枇杷林翻涌成綠色海洋,枝頭碩果如繁星綴空,既孕育出枇杷膏、枇杷飲品等珍品,更托舉起村民沉甸甸的致富夢。
圖為龍華村枇杷膏產品圖。練昌淼 供圖
四網織就:產業根基愈發茁壯
為讓枇杷產業根深葉茂,草場鎮精心編織四張 “發展網”:組織連接網如鋼鐵骨架,牽起政企攜手繪藍圖;產業聯營網似柔韌絲線,以統一技術為紐帶,串起各村能工巧匠在實驗田切磋,讓品種在迭代中煥發生機;電商聯合網像暢通血脈,借米易縣糃果果公司之力,從生產到銷售奔涌不息,200 多戶電商從業者與返鄉學子共架線上金橋;人才聯育網若智慧源泉,匯聚農技尖兵、鄉土專家與顧問團隊,為產業注入汩汩動能。
圖為領導向實踐小隊介紹龍華村。袁澤 供圖
科技賦能:生產銷售雙向突破
生產環節,科技如炬照亮精準種植路。土壤數據監測似顯微鏡,解讀枇杷生長的密碼;每月 25 日的黨員學習日,如精密齒輪咬合,校準下月種植航向;每季度專家技能培訓似春雨,五年如一日滋養產業成長。
銷售端,“兩條腿走路” 結出豐碩果:七成至八成枇杷由村民直供全國,余下皆被外地商戶爭相訂購。龍華村電商協會更如靈動使者,不僅讓枇杷香飄萬里,更將釋迦、雪梨等特色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天地。
圖為草場鎮領導與小隊成員們交流草場的共富路。練昌淼 供圖
多元發力:共富圖景愈發清晰
節本增效的成果如春華秋實般鮮明:科學施肥讓每畝省出約 2000 元成本,曾被遺忘的次果在小作坊里蛻變成精致商品。農文旅融合似悠揚樂章,3A 級景區與枇杷節交相輝映,節慶期間七萬至八萬人次如潮涌來;今年初斬獲的 IC 認證,更給枇杷產業叩開了國際商場的金大門。
無人機打藥、防火防疫等現代化手段如神兵天降,合作社與農戶的緊密聯結似手足相依,共同勾勒出農戶增收、共富同行的美好圖景,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嘗到發展的甘甜。
圖為實踐小隊與龍華村領導的合影
此次 “三下鄉” 征程中,實踐小隊來到龍華村翠意盎然的枇杷林,處處都是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一村一品” 精準發力,“科技 + 產業” 創新賦能,“農旅共生” 繪就生態畫卷,“黨群同心、政企攜手” 凝聚共富合力。這讓小隊深切體會到,鄉村振興既要專業護航,亦需情懷打底;而此行收獲的責任與奮進之力,正激勵著他們續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