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婉瑩)7月9日下午,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走進湘西州古丈縣古陽鎮會溪村,與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會溪坪傳說傳承人董清周展開深度對話交流。這場交流不僅為實踐隊員揭開了湘西土司文化的神秘面紗,更為高校力量如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方向。
深耕湘西土司文化研究與傳承多年的董清周老人,對會溪坪傳說有著深刻的理解與獨特的感悟。交流中,他系統梳理了湘西土司文化的發展脈絡,從土司制度的興衰更迭到地域文化的融合演進,生動還原了一段鮮活的歷史圖景。同時,他深入淺出地解讀會溪坪傳說的文化內涵,指出這些口耳相傳的故事既是當地民眾生產生活智慧的積淀,更是土家族歷史記憶與精神特質的重要載體,承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基。
談及非遺傳承之路,董老感觸頗深。自幼在會溪坪傳說的浸潤中成長,他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傳承一線。據其介紹,會溪坪傳說于2023年成功入選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近年來,在國家文化強國戰略及地方政府文化振興政策的雙重推動下,會溪坪傳說的保護傳承迎來新機遇,當地通過網絡媒體推廣、文藝演出呈現、校園企業宣講等多元形式,持續擴大這一非遺項目的傳播半徑。
但董老也坦言,傳承工作仍面臨現實挑戰:傳承方式尚未成體系成規模,社會認知度與關注度有限,使得傳承隊伍難以壯大。他特別寄語在場大學生,期待青年群體發揮專業優勢,用創新表達讓土司文化“活起來”,吸引更多人加入非遺保護行列。

圖為董清周老人與實踐隊員親切交流

圖為實踐團與非遺傳承人董清周合影留念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引擎,在凝聚鄉村共識、激活發展動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會溪坪傳說作為湘西州乃至湖南省的文化瑰寶,其傳承發展關系到地域文化根脈的延續與鄉村文化生態的繁榮。“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隊員們表示,將以此次對話為起點,深入挖掘會溪坪傳說的時代價值,通過實踐調研、新媒體傳播等方式,為非遺傳承注入青春活力,為鄉村文化振興貢獻高校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