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關愛老年群體、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的號召,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浮光志愿小分隊”實踐團于2025年7月12日在重慶市江津區珞璜鎮玉觀社區成功舉辦了文藝慰問演出活動,以歌舞、手勢舞、獨唱、朗誦以及大合唱等文藝表演的形式為社區老年群體提供服務,積極踐行關愛老年群體的志愿服務精神。
上午 9 時整,活動室的木門被輕輕推開,老人們陸續入座。82 歲的張婆婆由孫女攙扶著走進來,手里攥著折疊整齊的手帕,看到舞臺上亮著的暖光燈,笑著念叨:“比家里亮堂多嘍。” 社區工作人員李姐在門口招呼著:“王大爺您慢點,前排給您留了帶扶手的椅子!” 此起彼伏的問候聲中,實踐團成員小程抱著手鼓走到臺前:“爺爺奶奶們,今天咱們熱熱鬧鬧看演出,要是喜歡就多拍拍手!”紅色的綢帶纏繞著墻角的綠蘿,三十多張椅子坐滿了笑容滿面的老人們——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浮光志愿小分隊” 的成員們正忙著調試音響,墻上的電子屏循環播放著社區老人的笑臉照片,以 “浮光暖夕陽,歌舞送溫情” 為主題的文藝慰問演出,即將在這方溫馨的空間里啟幕。
(圖為老人就座 陳雨萱攝)9 時 30 分,演出正式開始。開場歌舞是老人們最熟悉的廣場舞神曲——《最炫民族風》,旋律剛響起,四位身著志愿服的主唱就位,后面的舞者也踩著鼓點旋入舞臺中央。大家跟隨著節奏拍手,將氣氛帶動得十分熱烈。86 歲的劉爺爺跟著節奏輕晃腦袋,手指在膝蓋上打著拍子。“這曲子我熟!” 他轉頭對鄰座的陳奶奶說,“上次社區廣場舞比賽,我還幫你們隊看衣服呢。” 陳奶奶被逗笑了。
手勢舞《向快樂出發》接檔登場時,活動室里的氣氛愈發輕快。志愿者們站成整齊的隊列,雙手交替比出 “心” 與 “翅膀” 的形狀,配合著 “每一天都有新期待” 的歌詞,指尖在暖光下劃出溫柔的弧線。74 歲的趙奶奶悄悄舉起手機錄像,鏡頭里的志愿者正在隊列中微笑。

圖為實踐團成員表演《向快樂出發》 程雨秋攝)實踐團為老人們帶來了精彩的文藝演出,表演的節目有歌舞《最炫民族風》、手勢舞《向快樂出發》、歌曲《稻香》、朗誦《何以中國》以及合唱《我愛你中國》。此次表演為老人們帶來了歡樂和溫馨的時光,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社會對老年群體的關注和重視,營造了良好的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活動室的木門關住了夏日的燥熱,卻關不住流淌的溫情。當志愿者們為老人唱歌時,他們也在用歲月的故事教志愿者們讀懂 “陪伴”二字。夕陽透過窗欞斜照進來,把志愿者攙扶老人的身影拓在墻上,像一幅慢慢暈開的水墨畫。
本次文藝演出活動以歌舞為載體,深情傳遞了社會的溫暖,以陪伴為手段,悉心守護了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此舉不僅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更在實際行動中賦予了這一美德新的時代內涵,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同時鼓勵當代青年挺膺擔當、肩負使命,為將中國打造成和諧綠色美麗的宜居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通訊員:肖林雲、黃智慧、陳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