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棟 指導老師:朱新宇
盛夏的蟬鳴喚醒了鄉村的活力,傳統文化的魅力吸引來一群懷揣夢想的大學生。8月4日至10日,安徽理工大學“儺戲尋蹤”實踐小組前往池州市梅街鎮劉街社區開展三下鄉實踐活動。他們用腳踏實地的態度調查儺戲,用新穎獨特的方式宣傳儺戲,用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心態應對活動中遇到的挫折坎坷,用自己的力量讓池州儺戲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觀文化館,習儺戲史
8月5日上午,在當地黨委副書記許鑫磊的帶領下,隊員們來到儺文化館,學習儺戲歷史。許書記向隊員們介紹了儺戲的發展、習俗以及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打擊和挫折。神秘的面具,仿佛鐫刻著歲月的痕跡;繁雜的文字,好似訴說著古老的傳說。作為傳承千年的民俗活動,儺戲在民間有著極高的威望,是當地人的理想與信仰的統一。
圖1 許書記帶領實踐小組成員參觀儺文化館(劉棟攝)
深入群眾,切實調研
8月6日,在晨光的照耀與街道的煙火氣中,小組開展了調研活動。盡管天氣炎熱,但隊員們毫無怨言、工作積極,身上的每一滴汗都是勤勞的證明,腳下的每一步路都是通往成功的基石。他們深入群眾,以平實易懂的話語與村民們交流,以真誠禮貌的態度與村民們攀談,將問題融入生活,在與村民的談話中完成了調研工作,對于儺戲在當地群眾心目間的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針對一系列實際問題研討宣傳儺戲的方法策略。
圖2 實踐小組成員進行深入調查(劉棟攝)
尋青山寺,拜地藏王
8月7日下午,隊員們前往梅街鎮青山寺拜訪住持,尋找蘊藏在古剎中的儺戲習俗。走進殿門,只見殿內金身莊嚴,神像目光祥和。住持告訴隊員們,每逢正月,人們要抬著龍庭來到青山寺,得到應允后才可繼續開展儺戲活動。同時,他借講解之便,將青山寺的淵源與地藏文化娓娓道來,教導我們為人處世之道。在氤氳的香火與淡淡的清香中,隊員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
訪傳承人,論發展路
8月8日,帶著對儺戲的熱愛和好奇,隊員們陸續采訪了黨委副書記許鑫磊和非遺儺戲傳承人劉國中。交流中,許書記結合現實,指出儺戲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后繼無人,難以傳承,并結合當地文化發展規劃,介紹了梅街鎮對儺戲的保護舉措和傳承思路。而傳承人則帶著對這項技藝的深厚情感,講述自己從年少拜師,到登臺表演,再到如今的堅守傳統文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隊員們深刻感受到,儺戲不僅是一種表演,更是流淌在鄉土間的文化血脈。
圖3 小組成員采訪許書記(劉棟攝)
游儺仙鎮,看儺王戲
8月9日,隊員們走進儺仙鎮,開啟一場與傳統文化的深度對話,體驗儺戲藝術的多元魅力。在街角巷尾,隊員們看到了非遺傳承人制作儺戲面具的過程;在鎮前廣場,儺戲高蹺馬展開表演;夜幕降臨,大型實景劇《儺王傳奇》在河邊拉開序幕,訴說著一段可歌可泣魔王故事。每一個動作都是對藝術的彰顯,每一聲唱腔都是對文化的傳承,每一片土地,都鐫刻著儺戲文化的基因。跟隨許書記的步伐,團隊成員感受直播宣傳的過程,并進行大量素材紀錄,只為將儺戲文化發揚光大。
圖4 實踐小組與許書記合影(周宇航攝)
儺戲古韻,縈繞耳畔;代代傳承,千年回響。“儺戲尋蹤”實踐小組的隊員們用腳步丈量文化土地,用真情傾聽傳承故事,在巷角的印記中領略儺戲的魅力,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觸摸到儺戲的脈搏。他們以青年奮進之力量為非遺傳承注入新鮮血液,以青春昂揚之姿態為傳統文化賦予能量,讓這份流淌在鄉土間的文化血脈在新時代煥發出更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