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福建江夏學院海峽財經學院“覽千年優秀文化,揚中華傳統美德”實踐團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播社會正能量”為主題在福建省博物院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們懷著對歷史文化的敬畏與對美德傳承的熱忱,踏進展廳深處,在館藏文物的滄桑肌理中品讀傳統,在“愛廉說”特展的深刻敘事中感悟廉潔,于古今交匯間汲取向上向善的精神養分。
活動中,福建省博物院豐富的館藏文物為大家打開了一扇了解福建歷史文化的窗口。從承載著先民智慧的商周青銅器,到展現閩南民俗風情的明清器物,每一件文物都像是歷史的“活化石”,訴說著中華傳統文化中“禮、義、仁、智、信”的價值理念。實踐團成員們認真學習,不時駐足觀察,在與文物的“對話”中,深刻體會到傳統美德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民族血脈的精神基因。
實踐團隊員在“愛廉說”展覽前合影
此次實踐的重點,是博物院精心打造的“愛廉說”特展。步入展廳,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展板、一件件承載著廉潔故事的文物映入眼簾。從“一錢太守”劉寵的典故,到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擔當;從古代官員的廉政碑刻,到近現代革命先輩的廉潔家書,展覽系統梳理了中華廉潔文化的發展脈絡,生動詮釋了“廉者,政之本也”的深刻內涵。
實踐團成員們一邊仔細觀看展品,一邊用鏡頭記錄下這些珍貴的瞬間:有的聚焦于刻有廉政箴言的古碑拓片,有的定格在革命先烈簡樸的生活用品上,還有的拍下了展廳中“公生明,廉生威”的醒目標語。這些照片不僅是實踐活動的記錄,更成為大家日后學習、傳播廉潔文化的生動素材。
“通過參觀‘愛廉說’特展,我對‘廉潔’二字有了更具體的理解。它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用行動踐行的人生準則。”一位實踐團成員在活動后表示,這種將傳統美德與當代價值相結合的展覽,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更懂得了青年一代應如何傳承和弘揚正能量。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以“愛廉說”特展為切入點,讓實踐團成員在歷史中觸摸傳統美德的溫度,在感悟中明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將把此次實踐的收獲轉化為實際行動,從自身做起,傳承廉潔等中華傳統美德,主動傳播社會正能量,讓美德之花在青春歲月中綻放。
作者:福建江夏學院海峽財經學院:嚴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