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二個結合”思想,實現兩種文化形態的內在契合,并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宗旨,廈門工學院建筑科學與土木工程學院積極響應號召,組建“丹青繪暖,薪火傳情”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紅色青春”社會實踐隊,于暑期赴廈門我家養老院,開展“紅色墻繪”與“銀發關懷”雙軌實踐行動,用青春畫筆傳遞時代溫情,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繪就“孝善新篇”,為養老環境注入生機與活力。
丹青繪暖:傳統國畫上墻的首次挑戰與突破
實踐隊選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和精神象征意義的“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作為墻繪創作主題。梅的凌寒傲雪、蘭的清幽高潔、竹的虛心勁節、菊的淡泊隱逸,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也寄托了對長者高尚品格與美好晚年的禮贊。
這是廈門工學院建筑科學與土木工程學院墻繪實踐隊首次嘗試將傳統國畫技法應用于大型墻繪,面臨墻面材質粗糙、吸水性異于宣紙、國畫筆墨暈染效果難以控制、大型構圖比例協調以及多人協作統一風格等實際難題。通過反復在樣板上試驗顏料配比、調整運筆力度與方式、運用投影等先進技術精準放大構圖、預先統一筆墨濃淡干濕標準,并不斷磨合團隊協作流程。最終,實踐隊成功克服了技術障礙,找到了國畫藝術在墻面上新的表達方式。

他們手握畫筆,專注調色,細致觀察光影變化,嚴謹推敲每一處色彩的呈現。他們以青年匠心,將熱忱融入嚴謹的繪制過程。經過不懈努力,原本素白的墻面蛻變為充滿文化意蘊的立體畫卷,為養老院增添了獨特的藝術氣息。
銀發關懷:黨建學習與心靈陪伴
為深入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引導青年學子在服務中領悟“人民至上”價值理念,培育尊老敬老風尚,實踐隊開展了系列關懷活動。
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協助老人們進行紅色黨建知識拼圖。年輕的手與布滿歲月痕跡的手默契配合,在拼圖歸位間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并且手把手協助老人們進行“色彩療愈”填色卡活動。盡管老人們手部時有顫抖,但每一筆都凝聚著專注與熱愛。當色彩斑斕的畫作完成時,老人與隊員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與喜悅。
孝善融合:青春力量賦能適老空間
他們將中華傳統“孝善”文化基因與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精髓,融入對養老空間的改造實踐中。通過自身對專業技能的學習和運用,將部分室內空間進行適老化設計改造,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注入了青春動能。

此次紅色青春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青年服務國家老齡事業的赤忱與智慧,領悟“人民建筑為人民”的專業使命,堅定“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理想信念,賡續紅色基因的時代擔當,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貢獻青春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