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鄭州大學慧研團隊來到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藥益寶公司開展實踐活動。在此參觀產品展廳、走訪生產車間,并與管理人員及車間工作人員深入交流,了解艾灸功效、中醫藥推廣現狀及企業在科技與艾草結合方面的探索等情況。
展廳琳瑯映古方,智灸溫控試新章藥益寶大廳的產品展柜上整齊陳列著不同規格的艾條、艾柱,包裝古樸雅致,從陳年艾草制成的傳統灸材到添加了紅花、生姜等成分的復方產品,種類豐富得讓人目不暇接。據管理人員介紹,如今當地的艾草產業已具有相對完善的生產供銷鏈。
參觀過程中,團隊對藥益寶管理人員進行了采訪。藥益寶管理人員首先講解了艾灸所具有的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團隊成員進一步了解到,目前艾灸推廣還面臨著市場對中醫藥的認識程度不足、艾草行業內標準不甚統一,部分廠家以次充好導致劣質產品影響行業口碑等問題。由于本次實踐依托著實驗室項目轉化,所以團隊額外留意了艾草產品數字化轉型情況,管理人員坦言:“我們一直在嘗試把智能技術融入進來,但諸如溫度控制便是一個難題,既要保證效果,又得考慮安全,技術上還得再磨合”,并且對于實際操作的問題,她建議團隊和一線艾灸針灸理療師進行交流,為團隊提供了方向和啟發。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藥益寶產品展廳。 劉宇卿 供圖
械轉千葉煥艾香,坊間萬戶沐春陽經過初步篩選的艾草原材料如綠色山巒般堆疊,從倉庫延伸至加工區,層層疊疊的艾草葉泛著自然的深綠色澤,陽光透過高窗灑在葉片上,折射出細微的絨毛光澤。車間內機械運轉的轟鳴聲此起彼伏,自動化分揀機正精準篩選著艾草的等級,傳送帶載著成捆的原料穿梭于各工序間,裁切、粉碎、壓縮成型等環節一氣呵成。操作工人只需在控制臺前監控參數,無需再像過去那樣手工分揀、捶打。面對團隊成員對生產器械的好奇和感嘆,車間工作的伯伯自豪地補充道:“這套機械化生產線使單日處理量提升的同時,大幅降低了我們的人力成本,既減少了人工接觸導致的原料損耗,又可以通過恒溫烘干技術保留艾草有效成分”。

圖為藥益寶生產車間。 王心雨 供圖
團隊成員還通過一位員工阿姨了解到許多關于產業發展與鄉土聯結的故事——車間工作人員大多是周邊村鎮居民,藥益寶的向上發展為當地帶來了許多就業崗位,切實拉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了知名度。談及車間的變化,員工阿姨感慨道:“這幾年車間添了不少新設備,以前好多活兒都得靠手一點一點做,費力氣還慢”,她邊說邊示意團隊成員瞧一瞧裝滿艾條的箱子:“現在機器幫著分擔了大半,人輕松了不少,出活兒也快多了”。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藥益寶車間員工。 王心雨 供圖
艾車間悟產業路,踐新知助艾前行八月的正午,陽光像熔化的金子潑灑下來,車間的鐵皮屋頂被曬得發燙,空氣里浮動著灼熱的浪紋。墻角吊扇的葉片切割著粘稠的熱空氣,卻吹不散工人們額角的汗珠——他們額前的碎發已被汗水濡濕,緊貼在泛紅的臉頰上,可手上的活計絲毫沒慢下來。熱風卷著艾香掠過耳畔,團隊成員想起剛才在展廳聽管理人員說的產業難題、車間伯伯講的機械化成果,還有阿姨聊的就業變化,忽然明白:這車間里的每一縷香氣、每一聲機鳴,都是土地與時代的對話。滾燙的陽光曬熟了田野里的艾草,也焐熱了鄉親們的日子,而那些不斷進步的生產方式,不過是讓這份來自土地的饋贈,能更長久地溫暖和惠及更多人。
團隊計劃把這次在車間看到的機械化生產流程、收集的工人就業故事,和展廳了解到的產業痛點整理在一起,先形成實踐報告,清晰梳理艾草產業從原料加工到市場推廣的現狀;同時,會按照管理人員的建議,聯系一線艾灸理療師,深入了解智能溫控技術在實際使用中的需求,嘗試結合實驗室項目,針對“保證艾灸效果又兼顧安全”的技術難題,提出簡單易懂的優化思路;另外,也計劃把車間工人的奮斗故事、艾草產業帶動鄉村發展的案例,做成短圖文發在校園平臺,讓更多同學知道,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不僅有技術創新,更有扎根土地的溫度,用真實的實踐經歷,為中醫藥推廣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通訊員 王心雨 劉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