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王偉娟 朱菲)
為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探索高校與中學聯(lián)動育人新模式。2025年8月9日至8月17日,西北師范大學國旗護衛(wèi)隊“赤旗筑夢,薪火傳漳”暑期實踐團奔赴甘肅省定西市漳縣第一中學,開展為期九天的紅色教育實踐行動。本次活動以軍事訓練為載體,融合國旗文化宣講、紅色基地研學與基層國旗班建設,旨在通過半軍事化管理和沉浸式教育、激發(fā)青年學子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
兩校國旗班,共話護旗使命
8月9日,實踐團成員與漳縣第一中學國旗班隊員及校方指導教師舉行見面會。兩校隊員圍繞訓練心得、升旗儀式標準化流程及國旗護衛(wèi)精神展開交流,“護衛(wèi)國旗重于生命”。漳縣第一中學校團委書記張百林老師在會中表示,“我們要將這份愛國信念傳遞給更多同齡人,也希望此次合作能為校園愛國主義教育注入專業(yè)力量,推動國旗班建設的規(guī)范化與長效化。”
圖為“赤旗筑夢 薪火傳漳”實踐團與漳縣第一中學國旗班見面場景 通訊員 常軍鵬攝
汗水淬青春,愛國鑄風華 8月10日起,對漳縣第一中學新一屆國旗班預備隊員選拔及軍事訓練系列實踐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實踐團成員擔任教官,圍繞軍姿定型、隊列行進、分列式編排等模塊,對國旗班預備隊員展開系統(tǒng)教學,并通過嚴格選拔制度要求每一名國旗班隊員。
8月13日起,實踐團成員對全體高一新生展開軍事素養(yǎng)訓練。訓練期間,教官紀律嚴明,學生們更是積極參訓,在教官的輔助下不斷實現(xiàn)自我突破。同時開展了愛國主義主題觀影活動,《長津湖之水門橋》里戰(zhàn)士們的堅毅眼神,與訓練場上學員們的身影交相輝映,無聲詮釋青春為國的共通信念。影片傳遞的正能量故事,既鼓舞人心、增強學生凝聚力與向心力,又能引導大家樹立正確價值觀,厚植家國情懷。
圖為漳縣第一中學國旗班預備隊員訓練場景 通訊員 常軍鵬攝
探紅色印記,學愛國精神
實踐團隊充分利用漳縣本地資源,將愛國主義教育從操場延伸至歷史現(xiàn)場:
8月10日下午,實踐團成員參觀了漳縣博物館,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罐到紅軍長征時期的軍號,共同見證了由一件件文物所串聯(lián)起的隴中大地的發(fā)展脈絡;8月11日下午,實踐團走進中共中央西北局鹽并會議紀念館,通過一份泛黃的電文手稿和一幅戰(zhàn)略轉移路線圖,重溫1936年紅軍在此制定北上方針的歷史瞬間;8月12日下午,長征紀念館內,實踐團成員在“紅軍鞋”展柜前駐足良久,成員朱菲不禁感慨道:“這雙革鞋走過的不只是萬里征途,更是一次象征思想崛起和信仰傳遞的遠征……”
圖為師大實踐隊員聽講解員講述紅色印記場景 通訊員 常軍鵬攝
結訓展風采,徒步悼英魂
8月17日上午,結訓典禮在漳縣第一中學操場隆重舉行,高一新生及教官進行軍訓匯報表演。腳步聲震徹云霄,口號聲劃破晨靄——學生們用七天的汗水換來此刻的這堅毅眼神與挺拔身姿。漳縣第一中學校長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此次實踐團成員的付出:“這次合作不僅僅是一場軍事訓練,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火。”
下午,實踐團成員與國旗班新老隊員共同徒步19公里前往漳縣烈士陵園。在楊隨成烈士墓前,全體隊員向這位永遠停留在19歲的烈士脫帽致禮,鞠躬默哀。夕陽余暉中,紅旗與少年們的白衣交相輝映,生動訴說著“山河無恙,青春有志”的誓言。
圖為師大國旗護衛(wèi)隊及漳縣第一中學國旗班悼念英烈場景 通訊員 常軍鵬攝
本次“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意義重大,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的付出與成長兼具:既通過軍訓等愛國教育,提升了中學生身體素質、紀律意識,初步實現(xiàn)厚植愛國情懷,塑造新時代擔當青年的目的;又讓高校國護隊成員踐行初心、積累經(jīng)驗,實現(xiàn)了自我成長,同時增強了組織凝聚力,實現(xiàn)雙向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