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7 日,西南石油大學 “紅色基因傳承團” 完成最后一批場景拍攝,在南充校區 “石油魂” 雕塑、龍井湖及舊宿舍等地,用鏡頭捕捉紅色精神的具象表達,為本次實踐的實地拍攝畫上圓滿句號。
清晨的南充校區,“石油魂” 雕塑在晨霧中更顯厚重。實踐隊操控無人機從基座 “三老四嚴” 刻字緩緩升空,特意記錄下雕塑裂縫中頑強生長的一株小草。“這株草就像石油人的精神,歷經風雨卻生生不息。” 隊員們在鏡頭后感慨道。航拍畫面中,雕塑的滄桑感與周圍生機盎然的校園景觀形成對比,暗合 “紅色基因在歲月流轉中愈發鮮活” 的深意。
龍井湖畔的收尾拍攝則充滿自然意趣。團隊補拍 “2005 年學生植樹” 的遠景鏡頭時,恰好遇到晨露滴落湖面,陽光折射出七彩光斑。隊員們迅速調整機位,將這一 “未被規劃的美好” 納入鏡頭,與歷史照片中 “師生肩挑手扛整治龍井湖” 的場景形成呼應,用 “水的循環” 隱喻 “精神的延續”。
舊宿舍的 “穿越場景” 拍攝成為當日情感焦點。在 “李晨從 2005 年寢室驚醒” 的細節鏡頭中,演員睜眼瞬間的迷茫與現代寢室的陽光形成視覺銜接,而鐵皮柜上 “為祖國獻石油” 的刻字與書桌上的考研筆記,無聲訴說著不同年代學子的使命傳承。“拍攝時摸到柜子上的刻痕,突然覺得和當年的學長有了心靈相通的瞬間。” 飾演 “李晨” 的隊員說。
傍晚的團隊總結會更像一場 “精神復盤”。隊員們清點出 450 分鐘素材,其中歷史場景 180 分鐘、現代場景 270 分鐘、訪談素材 60 分鐘,這些鏡頭串聯起從 1958 年建校到 2025 年的精神軌跡。針對 “露天劇場橫幅角度需調整”“部分道具年代感不足” 等問題,大家主動認領優化任務,“就像老一輩對待鉆井數據一樣,我們也要讓每個鏡頭都經得起推敲。”
當最后一塊硬盤封存完畢,隊員們站在 “石油魂” 雕塑前合影。夕陽下,雕塑的影子與隊員們的身影交疊,仿佛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今天不是結束,而是我們帶著紅色基因繼續前行的開始。” 團隊負責人在實踐日志中寫道。
據悉,實地拍攝收官后,團隊將進入后期剪輯階段,通過 “新老對話”“細節特寫” 等手法,讓這些鏡頭真正成為紅色精神的 “傳播載體”。
作者/苑麒麒
圖片/苑麒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