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藝溯紅源”暑期社會實踐隊赴麗水龍泉市,先后走訪道小梅鎮金村與錦溪鎮吳林村,實地了解鄉村旅游業新發展,感受泥與火的非遺瑰寶,菌與山的自然饋贈。
小梅鎮 金村

當日上午,實踐隊來到金村。金村作為國家級古村落,依托大窯龍泉窯國家考古遺址,古村風貌與千年青瓷文化交相輝映,房屋墻體由五代至南北宋時期的碎瓷片鑲嵌而成,山間小道遍布瓷片,生態環境與歷史遺存相得益彰。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源地,金村之名沿用千年未曾變更,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此延續。

金村的產業發展以青瓷文化為核心,與文旅融合深度綁定。文保員管加良深耕二十余年,致力于龍泉窯青瓷工藝的保護與傳承,從淡青釉到乳濁釉,從開窯技藝到火照等窯具使用,細致守護著傳統工藝的精髓,其收藏的宋代青瓷珍品展現了 “如冰似玉” 的藝術巔峰。村里通過開窯直播等方式銷售青瓷,結合古碼頭、古窯址等遺址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現有民宿提供五十余張床位,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清晰可見。


此外,金村積極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村支書王怡榮帶領村民推動古碼頭申報、龍窯修繕等項目,聯合外部力量參與文化保護與開發,如借助文化特派員、生態文明促進會等資源擴大宣傳,同時吸納村內有想法的年輕人加入村干部隊伍,為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注入活力,在堅守保護底線的同時,努力讓千年古村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錦溪鎮 吳林村
當日下午,實踐隊抵達了吳林村。該村坐擁18萬畝林地,是龍泉毛竹第三大產區,人均耕地近1畝。這里人文底蘊深厚,南宋真德秀講學遺跡與紅色紀念地交相輝映。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先后獲評浙江省衛生鄉鎮、省級"污水零直排區",正以綠色發展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吳林村以敏銳眼光發現閑置尾礦庫荒地的潛力,經科學驗證空氣、水質完美契合食用菌生長需求,借力嘉興"山海協作"資源引入優質白蘑菇養殖項目。更創新采用"棚頂光伏發電+棚內菌菇種植"立體模式,爭取中央及地方資金1400萬,組織各村集資,總投資2500萬,實現資源零閑置。將廠房承包給技術團隊,壯大集體經濟。為本地中老年村民創造菌棒制作、采摘分揀等家門口就業崗位,實現"務工+分紅"雙增收,年產值突破千萬元。
未來,吳林村打算實現從生產到體驗的升級。旅游業依托省級昴山風景區,帶動民宿農家樂蓬勃發展。工坊正打造菌菇生產展覽館,開放參觀體驗,推動產業從生產端向"觀光+研學"延伸,為后續聯動昴山風景區旅游、深化"菌旅融合"埋下精彩伏筆。通過政策吸引年輕人回流、培育本土人才,推動“菌菇養殖+文旅”等產業融合,深化數字技術全鏈條應用,進一步釋放項目潛力,鞏固共同富裕成果。
此次實踐中,“藝溯紅源”實踐隊深切感受到兩村因地制宜,發展各自特色旅游業。金村以文旅融合喚醒遺址生機,錦溪鎮吳林村靠特色種養激活鄉村動能。兩村通過深挖資源稟賦發展多元產業,為山區鄉村在文化傳承與產業振興中注入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