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究鄉村振興背景下思政教育吸引力提升的有效路徑,近日,華南師范大學桃李成蹊隊調研組聚焦封開縣杏花鎮,以“鄉村振興背景下思政教育吸引力提升的研究”為核心課題,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查、深度訪談、課例研究及數據分析等多元方法,系統剖析當地鄉村兒童道德與法治課(以下簡稱“道法課”)現狀,探索思政教育與鄉土資源的融合發展模式,為破解鄉村道法課“不入心、不入腦”難題提供實踐方案,其研究緊扣國家鄉村振興與精準幫扶政策,兼具科學性與創新性。

圖為陳映彤老師在聆聽學生的想法
調研工作啟動之初,桃李成蹊隊調研組首先開展系統的文獻研究。團隊成員廣泛收集、整理國內外關于思政教育吸引力提升的相關文獻資料,以杏花鎮為研究焦點,重點剖析當地鄉村兒童道法課堂吸引力不足的現狀及深層成因。同時,調研團隊梳理“加強鄉村兒童思政教育”等國家政策導向對兒童情感發展的指導意義,將政策要求與鄉村教育實際相結合,為后續實證調研劃定研究范圍、明確核心方向,構建起堅實的理論框架。

圖為調研組成員們正在講解收集的文獻資料
為全面掌握鄉村思政教育現狀及鄉村兒童對思政課堂的真實需求,調研組基于前期文獻研究成果及往年同類研究經驗,精心設計調研問卷。問卷內容涵蓋學生個人基本信息、家庭狀況、道法課參與度及學習積極性等關鍵維度,通過科學的問題設置,精準采集反映鄉村兒童思政學習情況的基礎數據。此次問卷調查為后續開展深度訪談、進行數據分析提供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有效夯實了調研工作的實證基礎。

圖為學生正在填寫調查問卷
在完成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初步分析后,調研組成員針對性設計訪談問題,確保訪談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團隊成員與當地學生面對面開展深度訪談,重點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思政課內容、希望新增的教學模塊及偏好的學習形式,深入挖掘鄉村兒童對思政教育的個性化需求。

圖為湯晟霞老師正在與學生進行訪談
此外,調研組還聯合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召開“協同聚力,讓思政課在鄉村沃土綻放光彩——鄉村兒童思政教育吸引力提升”專題座談會,圍繞鄉村思政教育資源整合、教學模式創新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同時前往當地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思政資源調研,并拜訪老黨員進行訪談,從政府、基層黨組織及老一輩黨員等多個層面,收集關于鄉村思政教育發展的意見建議,匯聚多方智慧為研究提供支撐。
為讓思政教育走出課堂、貼近鄉土,調研組成員帶領當地學生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室外實踐活動。師生共同前往杏花十二座、當地文化站、藹然書室及杏花鎮革命烈士紀念碑等具有歷史文化意義與紅色基因的場所進行實地學習。在行走與講解中,學生們深入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與紅色故事,對當地鄉土文化資源的認知愈發深刻,思政教育的種子也在實踐體驗中悄然播撒。同時,這一實踐形式也讓調研組成員更直觀地掌握了當地思政教育的實際情況,為后續研究提供了鮮活的實踐參考。

圖為徐雪老師向學生們講解杏花十二座的歷史
調研后期,桃李成蹊隊調研組對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及實地觀察所獲取的數據與信息進行系統整合分析,全面總結思政教育吸引力提升的調研成果。通過數據驗證,明確了在當地引入思政教育系列課程的實施必要性,并結合鄉村教育實際,提出針對鄉村兒童思政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具體優化路徑。
最終,調研團隊形成了包括調研報告、特色教案、思政資源地圖在內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不僅為封開縣杏花鎮鄉村思政教育發展提供了可落地的實踐方案,也為其他地區探索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創新提供了有益借鑒。(通訊員:盧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