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8 日,新一天的課程如期開啟。華南師大桃李成蹊隊同步推進文化實踐、情緒教育與實地調研, 從課堂上的互動體驗到課后的傾心交流,每一份投入都承載著對鄉村教育的深切關注,讓成長的養分在潛移默化中浸潤心靈。
上午的民俗文化市集活動,以沉浸式體驗與文化實踐為核心,通過精心設計的巧剪生花、暮影迷蹤、風之物語、扎染風鐸、漆語書筏、朱墨綴面六大攤位,成功為 34 名學生搭建了一座連接多元民俗與自我表達的橋梁,實現了“文化認知構建”與“情感互動深化”的雙重目標。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直觀觸摸傳統技藝的溫度,無論是剪紙的鏤空韻律、扎染的自然暈染,還是風鐸的清脆質感,都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突破了對民俗文化的抽象認知,構建起更立體的多元文化認知體系。
圖為各小組在不同攤位體驗民俗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已經有了昨日上午民俗文化理論課的基礎,所以在今日的朱墨綴面攤位前,學生們就顯得更加游刃有余。他們不再局限于模仿課件上的示例,而是伙伴間相互討論、靈感碰撞,每一位學生都將自己的想法與情感具化成臉譜的一部分,讓傳統文化底蘊與個人當下感受形成緊密的情感聯結。
圖為學生制作臉譜照片
下午三點,張慧賢老師帶領學生們走進情緒大富翁陣地,邀孩子們擲骰闖關,共探情緒密碼。此課程巧妙借鑒經典大富翁游戲形式,精心打造充滿趣味與挑戰的情緒探索之旅。課程由“認識情緒小怪獸”引入,學生們積極回答視頻中出現過的“樂樂、憂憂”等情緒,并且在了解基本情緒與復合情緒的分類以及情緒的組成要素后,逐漸理解了“情緒無對錯但行為有對錯”的道理。
接下來的互動環節中,大家參與的熱情逐漸高漲。“女巫的毒藥”游戲里,大家認真寫下負面情緒和“行為地雷”,抽到“毒藥”后積極討論解決辦法;“組隊冒險”時,各組成員輪流擲骰子,為贏得金幣相互加油鼓勁;最后的分享環節也有不少學生主動談起自己的情緒體驗,大家在交流中加深了對情緒價值的認知。
圖為學生體驗情緒大富翁游戲
在支教組授課期間,調研組同步展開調研。此次調研聚焦鄉村青少年成長、思政課開設情況與基層黨建現狀,深入杏花中學及當地黨群服務中心開展調研。
圖為隊長前往社區調研
調研組深入訪談了杏花中學的一名初三男生,他的切身情況折射出大多數鄉村青少年成長畫像和鄉村思政教育情況。訪談得知,他在遇到煩惱時會主動向家人朋友尋求幫助并能得到理解;對國家政策理論認知存在短板,學校思政課存在起步早、涵蓋基礎內容但深度不足的問題。此外,調研組成員還從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那里了解了杏花鎮黨建活動現狀,結果反映出鄉村黨員結構對基層黨建活動開展的影響。這些一手信息為精準推進青少年情感教育和思政教育,優化基層黨建形式提供了重要依據,彰顯了調研工作在連接政策與實際中的橋梁價值。
圖為隊員訪談初三學生
從民俗市集里的文化觸摸,到情緒桌游中的心靈對話,今天的活動,打破了“傳統”與“心理”的邊界。在課堂與體驗之外,調研組的觀察與訪談同步進行,她們記錄下學生的文化認同與心理需求,讓實踐與調研相互印證。桃李成蹊隊隊員說,希望借民俗文化的“根”,扎牢情緒成長的“土”,讓同學們在傳承里學會共情,在游戲中擁抱自我。(通訊員:杜沂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