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至27日,皖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藝賦鄉土”實踐團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石橋鎮開展了為期8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設計賦能鄉村振興,探索高校與地方政府、鄉村社區的協同發展模式。本次活動以“農產品區域品牌設計·賦能鄉村振興實踐”為主題,旨在通過設計的力量推動當地農產品的品牌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團成員們在石橋鎮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與當地農戶、商戶和政府官員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農產品包裝、銷售渠道、文化傳承、生態環境以及村民知識需求等方面的情況。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深度訪談、文化記錄、設計服務、環保行動與知識普及等形式,團隊系統挖掘了鄉村發展的痛點,并輸出了一整套“鉗行”品牌包裝設計方案、文化IP短視頻、生態墻繪以及電商與反詐科普課程等成果,為當地農產品溢價、非遺活化、環境美化與村民素養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為期8天的社會實踐中,“藝賦鄉土”實踐團的成員們深入田間地頭,與當地農民親切交流,了解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團隊成員們不僅參與了農活的體驗,還對當地的農產品進行了深入的市場調研,為后續的品牌設計和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實踐團還與石橋鎮政府官員、黎明村居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詳細了解了當地的文化傳承、生態環境與村民知識需求。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深度訪談、文化記錄、設計服務、環保行動與知識普及等多種形式,團隊系統挖掘了鄉村發展痛點,輸出了一整套“鉗行”品牌包裝設計方案、文化IP短視頻、生態墻繪及電商反詐科普課程等成果,助力當地農產品溢價、非遺活化、環境美化與村民素養提升。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調研。吳益 供圖
藝賦鄉土實踐團以石橋水鄉藍龍為核心,設計了統一的品牌視覺系統,包括Logo、包裝結構、宣傳海報、文創周邊、產品故事卡等,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與市場辨識度。同時,團隊還打造了“鉗行”龍蝦卡通形象,開發了手機殼、餐具、文創產品等文化IP,推動非遺文化活化與傳播。
在生態環保方面,實踐團完成了鄉村振興主題墻繪1幅、井蓋涂鴉6組,發放環保宣傳冊數份,提升了村民環保意識與村莊整體面貌。知識普及活動則通過電商培訓、反詐宣講、設計美學課堂等形式,提升了村民信息素養與法治意識。

圖為匯報”鉗行“品牌方案。吳益 供圖

圖為”鉗行“周邊。吳益 供圖
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不僅幫助當地提升了農產品的形象與市場潛力,也增強了村民的文化自信、環保意識與知識水平。此外,團隊還與石橋鎮政府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為實現共同富裕穩步邁進提供了前進方向。
活動期間,實踐團成員們還積極參與了當地的環保行動,通過繪制墻繪、改造井蓋、發放環保宣傳冊等方式,提升了村民的環保意識與村莊的整體面貌。同時,團隊還開展了知識普及活動,包括電商培訓、反詐宣講和設計美學課堂等,有效提升了村民的信息素養與法治意識。
皖江工學院”藝賦鄉土”實踐團的此次活動,是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展現了高校青年服務社會、理解國情的教育過程。未來,團隊將繼續與石橋鎮保持聯系,推動項目落地,助力石橋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設計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圖為皖江工學院與石橋鎮府掛牌儀式。吳益 供圖
(通訊員 徐智慶 葛思語 朱帥蓮 郭威 朱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