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東緣的卓尼縣完冒鎮,一場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紐帶的鄉村振興實踐正悄然改變著這片藏族聚居的土地。通過入戶推普、文脈傳承、產業賦能、漢藏交流等多維探索,普通話正成為破除發展壁壘、激活內生動力、連接廣闊天地的“金鑰匙”。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基礎支撐,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長期以來,我國在實施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積極探索通過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助力鄉村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效。在此,對山東大學“古道新聲·語潤鄉興”實踐隊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中期總結。?
政策引領,明確方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于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教育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語委研究制定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
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核心實踐
1.文化教育扎根課堂 開設書法與詩歌課程,從漢字起源、坐姿握筆等基礎傳承文化,
引導藏區兒童通過仿寫現代詩(如艾青《我愛這土地》)用普通話表達情感,將"勤勞的小蜜蜂"等意象化為回報社會的志向,喚醒精神自信。
2.入戶推普破解發展瓶頸 打通政策與產業"語言關":針對藏族村民漢語薄弱問題,深入家庭推廣普通話。
在都個加家,以繞口令游戲激發兒童興趣,讓學習普通話成為"拓寬未來之路"的鑰匙;
在根沙村,聚焦支柱產業,指導村民準確掌握"藜麥(límài)""羊肚菌(yángdǔjūn)"等產品名稱發音,助力電商銷售和商貿談判。
雙語雙向尊重溝通:實踐隊員主動學習藏語常用語(如"突及其/謝謝"),以真誠姿態消除隔閡,推動村民從"被動學"轉為"主動支持"。
3.賦能鄉村特色產業 探訪榮梭責任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創業者完么布,了解他的求學創業故事,見證普通話如何成為鄉村振興"金鑰匙"
創始人完么布(前教師)憑借普通話能力辦理手續、對接政策,帶動本地青年就業;
通過普通話精準溝通產品定制需求,將藏式家具銷往北京、上海等地,并借助抖音直播拓展線上市場;
規范的產品說明、合同與商標注冊,依托普通話建立品牌信任,叩開"藏鄉好物"出山之門。
4.守護文化根脈,架設平等橋梁 在《濟南的冬天》的雪域解讀中,嫁接"泉城溫晴"與高原烈風,讓藏族學子以游牧智慧共情老舍的暖——把"小山搖籃"讀成牦牛脊背馱著的冬牧場,用岡仁波齊的雪粒替代"倫敦的霧",讓轉經筒銅鈴的碎響應和"水藻在晴空下的招搖"。課堂消融"他鄉之暖不解寒原"的隔閡,為離鄉求學的藏族少年鑄就"萬里山河皆故鄉"的詩性通途。
采訪小賣部、牧場村民時,發現藏語仍是生活根基,但普通話需求攀升(如看懂電商平臺、醫療指南)。實踐隊強調平衡"民族語言保護"與"通用語賦能",避免"因言致貧",讓古老鄉音與現代發展和諧共鳴。
5.參加草地集會,深化漢藏交流 牛皮靴踏響大地,踢踏舞步卷起草屑與歡叫的旋風,藏袍翻飛孩子們踏著舞步,實踐隊員也加入進去一起舞蹈。
阿媽們用普通話喊著護崽口令;孩子們尖叫著躲閃"老鷹",當"小雞們"最終滾作一團喘息,我們看到阿媽笑出的淚珠,隊員沾滿草屑的衣服,孩子們汗濕掌心緊握的彩虹糖紙。
推普實踐精準聚焦家庭這一最小單元,牢牢抓住產業這一核心當"小雞們"最終滾作一團喘息場景,并夯實教育這一長遠根基,在甘南高原的完冒鎮逐步破解了語言溝通的深層壁壘,展現出多維度的顯著成效與深遠意義:它確保了惠農政策法規的準確傳達與執行,基層干部和村民理解無偏差,讓好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它激活了鄉村產業經濟,賦能牧民清晰書寫產品說明、助力木工坊跨越地域對接全國市場,使普通話成為“藏鄉好物”飛出大山的強勁翅膀;它在教育層面成功破局,通過親子共學模式有效提升了學齡兒童的國家通用語言能力,為增強其未來學業競爭力、從根源上阻斷代際貧困循環鋪設了語言基石;更深遠的是,它滋養了文化自信,在堅定守護藏語根基、促進雙語傳承的同時,推動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如高原意象與《再別康橋》詩意的融合)的創造性交融,最終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靈魂,都平等地享有感知美、追求精神富足的權利。這條以普通話為紐帶的振興之路,正深刻重塑著高原鄉村的發展基因。
推普聲波穿山越嶺,在藏寨播下溝通與希望的種子——它既是破解發展困境的實用工具,更是連綴民族根脈與時代發展的精神橋梁,讓鄉村振興的脈搏隨字正腔圓的韻律蓬勃跳動。
作者:山東大學本科生 陳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