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14日,大連民族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青衿問策—美麗中國”調研團踏出校園,遠赴云嶺之鄉,深入云南省麗江市開展美麗中國建設成果調研實踐活動,團隊通過走訪相關單位、深入鄉村農戶、探訪文化院落、組織綠色發展主題宣講等活動,從美麗鄉村振興、傳承文化發展、古城保護與發展三個切入點入手,系統考察了麗江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的創新舉措與實踐結果,以青春之力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棲居詩意鄉野,共話美麗中國的基層答卷
“黨恩光天地初心引領振興路,民生繪家園循古共蒔團結花”,為切實感受美麗鄉村建設進程,實踐團前往“云南省綠美鄉村”普濟村實地調研、入戶采訪,考察普濟村的村容村貌、村民們的收入結構與生活保障機制等情況。
通過走訪當地居民了解到,村子從麗江環境最差的村子變為云南省綠美鄉村只用了短短不到4年的時間,在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長的大力號召下,村民們齊心協力把道路建設得越來越寬,村容村貌日新月異,農旅融合產業有序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人居環境條件不斷優化,綠色發展理念在村民意識中強力固化。在村民們有力的話語和堅定的眼神中,實踐團成員們看到的是村民們對于未來生活滿滿的期待,也讓成員們都明白只有綠色發展才能長治久安,幸福甜蜜。

圖1 實踐團成員與普濟村村民交流了解基本生活狀況(趙煜杰 供圖)
發展花經濟,美麗產業綻放鄉村振興“幸福之花”
“祝你們的生活像花兒一樣美!”這是總書記在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區了解園區情況時對村民們送出的祝福語。在花卉園區講解員和瓏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近距離觀察了鮮花工業化種植流程,了解不同花卉的生長習性和生態價值,體驗制作鮮花餅,學習傳統香包制作過程。經花卉產業園區負責人介紹,實踐團成員了解到麗江花卉產業園區帶動了開南街道貴峰社區村集體收入由2019年的3.8萬元增至2024年的36.4萬元,學習到了“花卉+”產業模式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經驗。

圖2 實踐團成員在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區了解花卉工業化種植流程(趙煜杰 供圖)
從傳承到新生,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答卷
文化傳承與保護是本次實踐活動調研的重點內容之一,為深入領略麗江市美麗文化建設成果,實踐團成員走訪了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與東巴文化傳承人、納西古樂藝人等面對面交流,了解了關于麗江本土文化的保護發展情況,深入探討傳統文化在當代的保護政策、活化利用與傳播途徑。據了解自20世紀以來政府和社會加大了對于東巴文的研究和保護,將東巴古籍文獻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同時政府還將東巴文化與文旅融合,打造了東巴文創品牌。

圖3 實踐團成員與東巴文化研究院白靜老師交流了解東巴文化歷史(趙煜杰 供圖)
經過與麗江市古城區文旅局和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的交流溝通,實踐團成員們走進了麗江古城中設立的30個文化院落,在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中了解到了這座古老的城千年的歷史變遷,看到了麗江大地震中納西兒女們堅韌的生命力;在宣科古樂坊中,實踐團成員們看到了千年前的樂曲在眼前“活”了起來;在接風樓中,納西族音樂世家第三代傳承人和文光老師激動的言語,讓實踐團成員們感受到的是文化傳承人對于新鮮力量的渴望和民族文化深入發展的愿望……在文化院落中,實踐團成員們看到的不只是納西東巴文化的淵源流長,更是一個少數民族的發展和驕傲。“納西族兒女一定要說納西話”這是長輩對晚輩的諄諄教導,“天雨流芳”(納西語“去看書吧”的音譯)這是東巴文化經久不衰的秘訣。從政府機關、文化傳承人到每一個納西族兒女,他們都有一顆傳承的心,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這份文化瑰寶。

圖4 實踐團成員與民間納西古樂藝人交流了解東巴文化(趙煜杰 供圖)
“聲”援綠色發展,解鎖低碳生活的宣講課堂
“我要成為一個巨人,把地球上的垃圾都收走”這句話是從年僅5歲的孩子口中說出的。為加強青少年對綠色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在麗江市古城區祥和街道義和社區,實踐團成員們與共青團麗江市古城區委員會面向社區內留守兒童舉辦了“守護綠色家園,探尋文化古韻”的研學活動,在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讓孩子們畫出自己眼中的地球,在講解環節,有孩子說“地球是溫暖的,它孕育了生命”,也有孩子說“地球是脆弱的,河水變臟了”兒童們質樸、天真的話語讓實踐團成員們明白開展綠色發展理念教育刻不容緩,實踐團成員們牽著孩子們的小手,走過麗江古城里錯落的石板路,感受著清澈的溪水流經指尖帶來的涼意,這一刻,一顆綠色種子悄然在孩子們的心中發芽。

圖5 實踐團成員與義和社區留守兒童合影留念(趙煜杰 供圖)
“當村民的眼中泛著笑意,當傳承人的眼中充滿希望,當孩子的目光堅定,我們真切體會到,美麗中國的建設離不開每一個人,而其成果終將惠及每一個人。”實踐團成員們頗有感觸的說到。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青年們看到的是一個民族的韌性,是政府機關堅定不移的信念,是美麗中國建設下日子越過越紅火的老百姓們。在這次實踐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用腳步丈量了美麗中國建設的寬度,不僅深化了對美麗中國建設的理解,也學習了麗江堅持“生態優先”“修舊如舊”“文化活化”等寶貴經驗,實踐團成員們表示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一定以此次調研學習為契機,將“復制經驗+本土化改造”解決家鄉美麗中國建設困境,“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帶動參與”凝聚社會合力建設美麗家鄉,堅定綠色發展的步伐,將綠色發展理念與專業知識相結合,以實際行動踐行青年肩膀上的使命擔當,使美麗中國建設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推進,為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楊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