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井岡,翠巒疊嶂,紅星閃耀。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廣大青年學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2025年8月3日至10日,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紅起星光熠熠”實踐團走進革命圣地井岡山,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精心指導下,開展了為期八天的“井岡情·中國夢”深度研學之旅。團隊以“紅色基因鑄魂、專業實踐賦能”為宗旨,通過基地研學、紅色尋蹤、鄉村賦能三重實踐維度,在這片浸染著革命熱血的土地上,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書寫了一曲新時代青年以專業智慧助力鄉村振興的青春贊歌。
基地研學:在思想淬煉中筑牢紅色信仰根基 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紅墻黛瓦間,回蕩著新時代青年與歷史對話的回聲。實踐隊在此開啟的,是從知識學習到靈魂淬煉的升華。從開班演講的初心感召到國防教育的使命激蕩,從革命紅歌的生疏試唱到報告廳內的洪亮回蕩,旋律中承載的紅色文化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紐帶;從“革命后代話初心·講家風”訪談教學蘆繼兵老人講述父輩奮斗故事到張旅天老人追憶馬蘭人崢嶸歷程,“馬蘭精神激勵我們砥礪前行”的話語,讓風正民淳的深刻內涵融入青年血脈,化為接續奮斗的精神力量。從專家以“井岡山精神的三重維度”為綱的系統解構,到隊員們對“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內核的深刻體悟;從對“實事求是、敢闖新路”品格的實踐認知,到對“依靠群眾、勇于勝利”源泉的真切感知,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密碼被層層破譯,最終凝聚為流淌在當代青年血管里的精神動能。
圖為蘆繼兵老人話初心講家風
紅色尋蹤:在歷史現場觸摸精神脈絡 從茅坪的八角樓到黃洋界的哨口,從井岡山烈士陵園到大井朱毛舊居,實踐隊的足跡沿著革命先輩的奮斗軌跡延伸,在歷史現場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朝圣。
茅坪村頭,那座歷經百年風雨的八角樓依然矗立。隊員們踏著青石板路走進樓內,昏黃的油燈復刻場景下,講解員講述著毛澤東同志在此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的故事。黃洋界哨口的懸崖邊,風聲似在復述那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當聽到“紅軍戰士用竹釘陣遲滯敵軍,用僅有的一門迫擊炮轟擊敵營”的細節時,隊員們紛紛駐足。“依靠群眾、敢闖新路,這不僅是戰爭智慧,更是我們今天做學問、干事業的方法論。”帶隊老師的話讓大家陷入思考。在隨后的“急行軍體驗”中,隊員們背負簡易行囊在山路上跋涉,切身感受當年紅軍“每天步行百里仍堅持作戰”的艱辛。汗水浸濕衣衫時,隊員說:“現在才明白‘艱苦奮斗’不是抽象概念,而是體現在每一步堅持里。”在壩上村,隊員在老鄉家里自作紅軍餐,共品農家味,厚植魚水情。
井岡山烈士陵園的臺階,被隊員們一步一步鄭重丈量。紀念碑前,全體成員整理衣冠,向革命先烈三鞠躬。“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團旗下,重溫入團誓詞的聲音響徹山谷,字字句句都承載著青年的追思與擔當。在烈士名錄墻前,隊員們輕聲念著那些年輕的名字,有的甚至與自己同齡。
圖為實踐團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重溫入團誓詞
大井朱毛舊居內,斑駁的墻壁、簡陋的桌椅、帶著補丁的被褥,無聲訴說著先輩們的清貧與堅守。當看到舊址陳列的“紅米飯、南瓜湯”實物模型時,隊員們想起壩上村的體驗餐,更加理解了“紅米飯那個南瓜湯,挖野菜那個也當糧”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先輩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依然保持革命熱情,我們今天面對學習和工作中的困難,還有什么理由退縮?”這是隊員們在參觀日志中共同的感悟。
鄉村賦能:以專業智慧書寫青春振興答卷 從革命舊址到鄉村田野,實踐隊的腳步從歷史走向現實,將在井岡山汲取的精神力量與專業知識,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
神山村的座談會上,鄉村振興的成果與期盼令人振奮。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實踐團與村支書深入交流,詳細了解神山村在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巨大變化。當得知神山井岡黃桃種植基地成為“盒馬村”直采基地后,成員們走進桃園,實地察看黃桃生長態勢,向種植戶了解合作模式帶來的產量與收入變化。“科學的產銷對接讓黃桃從‘田間’直達‘餐桌’,這是產業振興的生動實踐。”會計專業的宋照彬結合專業知識分析道。雙方還就農產品品牌建設、產業鏈延伸等問題展開探討,為后續助力發展明確了方向。馬源村的“紅色+綠色”之路,展現了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村支書介紹,村里依托紅色歷史與綠色生態,打造了集研學旅行、紅色拓展、鄉村旅游于一體的服務綜合體,讓“沉睡的資源”變成了“增收的資本”。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神山村書記深入交流
茅坪村的富硒黃桃基地,承載著特色產業的發展希望。在桃滿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桃園里,飽滿的黃桃掛滿枝頭,散發著誘人的果香。江老板自豪地介紹:“我們的黃桃生長在富硒土壤里,用科學方法種植,品質有保障。”實踐團成員一邊記錄種植規模、產量、價格等數據,一邊用攝像機記錄黃桃生長、采摘的場景。“我們要制作宣傳視頻,讓更多人知道井岡山的富硒黃桃,助力拓寬銷路。”拍攝成員王垿成說。大家還結合會計專業知識,為基地提出了“建立成本收益分析臺賬”“優化庫存管理”等具體建議。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調研,為文旅融合尋找破題之策。實踐團通過問卷調查和隨機采訪,了解游客對紅色文旅與黃桃產業的認知情況。“很多游客知道黃桃,但不了解它與井岡山紅色文化的關聯。”團隊成員分析數據后發現,兩者的融合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針對這一問題,大家結合展館場景復原的成功經驗,提出“在紅色研學路線中嵌入黃桃采摘體驗”“開發黃桃文創產品講述紅色故事”等建議,為推動“紅色文旅+特色農產品”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精神回響:讓井岡星火照亮青春征程 8天的井岡山研學,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煉,更是一場生動的實踐課堂。從八角樓燈光到黃洋界炮聲,從烈士陵園追思到鄉村田野調研,實踐團在歷史與現實對話中,深悟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內涵——“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追求,“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品格,“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源泉。作為會計學院的學子,實踐團成員們不僅傳承了紅色基因,更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從為黃桃產業建言獻策到為鄉村旅游優化財務模型,他們用“精打細算”的專業素養,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圖為實踐團在團中央井岡山中心合照
井岡山的星火已照亮前路,青春的擔當正在路上。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紅起星光熠熠”實踐團將帶著在井岡山汲取的精神力量,持續深化對紅色文旅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研究,用青年智慧為革命老區的振興貢獻力量,讓井岡山精神在新時代的青春實踐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