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與能源安全號召,深入探究石油精神傳承與能源綠色轉型路徑,2025年7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脈先鋒實踐團奔赴勝利油田,開展社會實踐。團隊以“解碼勝利油田的綠色密碼,書寫青春能源新答卷”為主題,行程覆蓋油田生產一線、科研基地與非遺傳習場所,將專業所學深度融入能源強國建設,以青春智慧書寫新時代能源報國答卷。
紅色勘探:初心永續鑄油魂實踐團將紅色基因探訪作為精神溯源的首要任務。在華八井紀念碑前,成員們凝視記錄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的鋼板畫,聆聽老一輩石油人講述“一塊油砂打破中國貧油論”的艱苦奮斗史,在鉆井遺址前感受“苦干實干”“為國找油”的精神偉力。實踐團開展“三代石油人對話”活動,與70后專家、80后工程師、90后技術骨干深入交流,從手繪圖紙的創業歲月到智能油田的轉型歷程,從“拼命也要上”的豪情到“科技報國”的擔當,石油精神跨越時空薪火相傳。隊員們莊嚴許下“能源報國”的青春誓言,讓紅色血脈在勘探路上澎湃不息。
智慧勘探:綠色動能啟新程實踐團深入“源網荷儲”智慧能源系統調控中心,解析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多能互補、智能電網靈活調配、多元儲能高效利用的技術路徑。在220kV九分場變電站創新工作室,記錄一線員工“微創新”成果——從改良工具到智能裝置,每一項革新都彰顯“用智慧解決實際問題”的石油實干精神。變電站經理寄語青年:“既要懂技術、懂融合,更要扎根一線敢于突破為綠色能源轉型注入青春智慧”。
攻堅勘探:科技賦能破難題在牛頁一井平臺,實踐團駐井兩天,全程跟蹤頁巖油開采流程。成員們穿上工裝,學習“一趟鉆”技術操作要點,記錄從鉆井到完井的每個環節。在勘探開發研究院,重點調研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分析CO?捕集注入地層如何實現增采與減排雙贏;走進廣利河濕地采油區,見證“油不落地、氣不上天、水不外排、聲不擾林”的綠色開采實踐,沉浸式感受“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生態擔當。
文化勘探:根脈傳承潤匠心實踐團深入呂劇博物館,觀摩傳統戲服道具、欣賞地方戲曲演出,親身體驗戲曲身段訓練與唱腔學習,從“老百姓的故事”中體悟石油人與人民共情的樸實情懷;在藥香制作工坊,親手研磨藥材、調配古方,感受傳統匠人對自然的敬畏與技藝的精研。非遺文化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能源工作者不僅要精通技術,更需具備人文素養與文化自信,方能肩負起時代使命。
此次實踐,實踐團足跡遍布油田一線、科研重地與文化場景。從華八井的創業艱辛到牛頁一井的技術突破,從CCUS的綠色創新到濕地的生態和諧,實踐團深刻認識到新時代能源青年的責任——既要傳承“為國找油”的初心,又要掌握綠色轉型的技術,更要涵養跨界融合的視野。
油脈先鋒實踐團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持續深化油田調研成果,推動“雙碳”技術應用研究,助力能源綠色轉型。未來,這支年輕的隊伍將繼續循著石油精神的脈絡,以勘探青春之志,報效國家能源之需,在強國建設征程中書寫激昂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