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至7月2日,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智造薪火”傳承團的6名智能制造相關專業學子,在孫利、丁御兩位思政指導教師和賀道坤、諶鵬兩位專業導師的帶領下,開啟了以“溯工業文明之源,鑄智造強國之魂”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之旅。此次活動貫穿南京、蘇州兩地,沿著“歷史文脈-學院智造-轉型樣本-創新前沿”的主線,構建起一條跨越160年的工業探索之路,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中國制造業從洋務運動到智能時代的滄桑巨變。
歷史尋根:觸摸近代工業文明的脈搏 實踐首日,團隊走進南京晨光1865文化創意產業園(金陵制造局舊址),在中國近代工業遺址博物館內,學生們近距離觀察清代機床殘件等工業文物,聆聽軍工專家宋建中老師講述洋務運動時期工匠們“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奮斗故事和晨光集團在鑄造中展現的愛國心。在“古今工業同框”創意攝影任務中,學生們借助AR技術,將百年前的機床與現代工業設備同框定格,直觀展現工業文明的傳承脈絡。“當我觸摸到那些布滿銹跡的機床時,仿佛感受到了近代工匠們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指尖傳遞。”團隊負責人沈佳麗感慨道。

(圖為“智造薪火”傳承團合影供圖何婷)

(圖為宋建中老師講解金陵制造局歷史供圖何婷)
探學智造:實訓基地里的技術突圍 在南信院智能制造實訓基地與數智化區域服務示范中心,學生們迎來了一場技術盛宴。在工業機器人實訓區,專業導師現場指導學生完成機器人協同作業;數字孿生技術演示環節中,虛擬產線與現實生產的實時聯動讓學生們驚嘆不已。此外,團隊還走訪了江蘇工匠學院與王春峰全國技能大師工作室。“老師們反復強調‘精度’與‘創新’的重要性,這讓我對智能制造專業的學習有了更清晰的目標。”大一學生劉展碩在訪談筆記中寫道。

(圖為南信院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學生實訓供圖何婷)

(圖為南信院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學生產線編程供圖何婷)
轉型觀察:老工業基地的破繭成蝶 寶鋼梅山鋼鐵有限公司的走訪成為理解產業轉型的關鍵一站。團隊對比參觀了傳統煉鋼車間與數字化改造車間,記錄下冷軋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統、智能質檢系統等技術對生產效率的提升。通過沉浸式參觀智能產線、對話兩代工匠青年學子在鋼鐵熔鑄的熱土上觸摸中國工業的轉型脈搏。“老師傅的經驗是對鋼鐵冶煉細節‘斤斤計較’的嚴謹,新工程師的方案是AI技術、數字孿生的創新應用,兩者結合才是鋼鐵業轉型的密碼。”學生曹駿在《老工業數字化轉型觀察微報告》中總結道。

(圖為“智造薪火”傳承團合影供圖何婷)

(圖為“智造薪火”傳承團跟隨講解員參觀寶鋼梅山文化展覽館數字展廳供圖何婷)

(圖為“智造薪火”傳承團走進梅鋼產線廠房實地調研供圖何婷)

(圖為“智造薪火”傳承團走進梅鋼產線廠房實地調研供圖何婷)
創新前沿:智造高地的技術躍遷 活動最后,團隊深入蘇州吳江開發區的蘇州綠控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和信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峻凌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等4家標桿企業,在觀摩智能產線的基礎上,與企業技術骨干、優秀校友深入座談交流。在綠控傳動,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迭代路徑展示了核心技術國產化的突破;峻凌電子的智能裝配生產線讓學生們見識了“機器換人”的高效場景,和信精密的智能檢測系統則呈現了AI在精密制造中的應用。學生們在參觀中直觀了解到企業的技術升級路線,從控制系統、生產流程到產品迭代,全方位感知智造企業的創新邏輯。

(圖為“智造薪火”傳承團合影供圖何婷)

(圖為“智造薪火”傳承團合影供圖何婷)

(圖為“智造薪火”傳承團參觀綠控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圖何婷)

(圖為“智造薪火”傳承團在峻凌電子與畢業生座談會供圖何婷)
匠心傳承:多維成果助力產教融合 在三天的實踐中,學生們記錄下不同時代工匠的典型特質,用1分鐘視頻濃縮四個參訪點的技術代際差異,制作完成《中國智造時空走廊》電子畫冊,以時間軸串聯工業遺產與創新技術;嘗試繪制了《智能制造人才能力圖譜》,基于企業調研數據,為高職智能制造專業學子的職業發展提供參考;搭建了一條“行走的思政課”線路,將博物館與企業展館鏈接起來,構建了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的實踐育人范式,豐富了“工匠”人才培養的思政教育資源。正如指導教師孫利所言:“讓學生在齒輪轉動的歷史回響中,找到當代技術人才的使命坐標,這正是本次活動的核心價值。”
來源: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智造薪火”傳承團
通訊員: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