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英語”文化體驗課堂在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鎮開展。江西師范大學“贛風青行”鄉村振興服務隊的隊員們將中國傳統漆藝與英語教學巧妙結合,通過制作漆扇的趣味實踐,讓孩子們在動手創作中感受非遺魅力,同時學習英語知識,實現文化傳承與語言學習的“雙豐收”。
一、雙語課堂:用英語講述非遺故事
活動伊始,實踐隊員以生動的英文短片和互動問答引入主題,向孩子們介紹漆藝的歷史與技法。“Lacquerfan(漆扇)”“craft(工藝)”等詞匯配合圖片和實物展示,讓孩子們迅速理解核心概念。在輕松的氛圍中,孩子們還學會了“color(色彩)”“water(水)”等與創作相關的單詞,為后續實踐打下語言基礎。
二、水拓畫技法:童心巧手繪非遺
實踐環節中,孩子們在實踐隊員的指導下體驗了漆扇制作的核心工藝——水拓畫。他們將顏料滴入特制溶液,隨著“swirl(旋轉)”“dip(浸染)”等動作指引,色彩在水面自然暈染成紋。孩子們用扇面輕覆水面,轉瞬提拉,獨一無二的斑斕圖案便躍然紙上。隨后,大家根據自己扇面的色彩,精心挑選搭配的穗子。
“看,我的扇子穿了紫色和粉色的穗子,這兩個顏色搭配的太完美了!”小朋友興奮地向同伴展示作品,活動現場歡聲不斷,一把把漆扇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成為孩子們創意與文化的“雙語言”表達。
三、跨界融合:讓非遺“活”起來
通過英語教學與手工藝結合,孩子們不僅記住了單詞,更理解了背后的文化內涵,以“體驗式學習”打破非遺文化與青少年之間的隔閡。活動結束時,孩子們舉著漆扇合影,一片歡聲笑語中傳統技藝的種子已悄然播撒。這場跨界活動證明,當非遺遇上現代教育創意,古老的智慧便能跨越語言,直抵童心。
江西師范大學“贛風青行”鄉村振興服務隊以創新思維和滿腔熱忱,成功搭建起一座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這種跨界融合的實踐,不僅讓傳統漆藝煥發出新的生機,更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的種子。這不僅是對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是新時代青年勇擔文化傳承使命的生動體現,彰顯了他們的青春擔當與創新智慧。相信在新時代青年的不懈努力下,非遺文化必將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綿延不絕、歷久彌新。
作者:周思含、葉方怡、童旋、李陶、何昊陽
學校: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