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傳承發揚非遺文化。7月11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語潤粵苗”突擊隊抵達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吉田鎮,開展為期七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首日行程中,隊員們通過探訪百千萬博物館、民族博物館和壯錦展覽館,系統梳理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脈絡,為后續創新開展“非遺文化+英語教學”特色支教活動筑牢根基。
首先,語潤粵苗突擊隊來到了百千萬博物館,該展館陳列了當地民族特色的文化和農業等產品,展示了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百千萬工程”工作推進及其成果,隊員們重點了解了連山絲苗米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通過實物展示和文字介紹,隊員們詳細了解了從種植、加工到品牌營銷的完整產業鏈條,感受其中第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豐碩成果。除此,在講解員帶領下,隊員們還深入了解當地農文旅體融合發展狀況,歐家梯田、壯瑤山城景區等都是其融合發展的良好示范項目。
“語潤粵苗”突擊隊在百千萬博物館前合影林靜欣 攝
隨后,步入民族博物館,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博物館詳細的介紹了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地貌、文物及傳統文化習俗等。通過多件文物展品、多幅歷史照片及沉浸式場景復原,隊員們全面感知連山壯瑤文化的深厚底蘊。在與民族博物館吳館長進一步的交流中,吳館長解答了有關博物館的一系列問題,幫助隊伍更好的結合博物館所展示的資源,系統梳理了連山民族發展史,感受其民族發展的魅力。
民族博物館內文化場景展示林靜欣攝

吳館長為隊員解答相關問題林靜欣攝
最后來到了壯錦展覽館。走進展館,映入眼簾的是色彩絢麗的傳統織錦。隊員們驚喜地發現,非遺傳承人將壯錦紋樣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開發出玩偶、零錢包、筆記本等文創產品。館內還提供了壯瑤風采壯族織錦技藝、蓮塘獅舞傳統技藝和盧屋陶藝龍窯制陶技藝等非遺工坊的簡介,簡介旁陳列了對應的非遺工藝產品,進一步加深了隊員們對當地文化的理解,幫助他們更全面、深刻的學習與挖掘當地民族非遺文化。
館內部分文創產品展示林靜欣攝

隊員們參觀壯錦展覽館林靜欣攝
通過首日對不同博物館的參觀學習,語潤粵苗突擊隊系統掌握了連山農文旅融合發展現狀與非遺文化資源。隊員們表示,三大博物館的參觀不僅拓寬了文化視野,更收集到豐富的雙語教學素材,為后續開展“非遺+英語”創新支教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