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鄉村振興號召,踐行青年使命當擔,6月29日至7月1日,福州英華職業學院藝術與建筑系“繪美鄉村”實踐服務團前往閩侯縣大湖鄉江洋村,開展以“以筆繪新顏,躬行助振興”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繪美鄉村”實踐服務團合照 張柯欣 攝)
本次活動,實踐團立足當地農業產業特色,開展特色墻繪、勞動實踐、訪談調研、助農直播等活動,幫扶當地深挖生態產業潛力,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攜手大湖鄉江洋村共同繪就青春與鄉土碰撞的絢麗畫卷。
“描園藏碩果,踐旅繪甜香” 實踐服務團成員以"雙園共生"為核心構圖,開展特色墻繪創作。炎炎夏日,團隊成員們始終保持專注,分工協作、緊密配合,經過連續多日的精心創作,豐收的葡萄與飽滿的百香果躍然墻上,生動展現當地特色農業風貌,吸引村民紛紛駐足觀賞。
(圖為實踐服務團成員在繪畫特色墻繪,并邀請村民合影 張柯欣攝)
“足印土地情,躬耕悟農心” 烈日當空,實踐服務團的成員們手握鋤頭、鐵耙,穿梭在百香果、葡萄園中。他們面對著雜草叢生的農田以及干裂的石塊,奮力的揮動起鋤頭,每一次揮鋤都帶著力量,土壤在他們的努力下漸漸變得疏松。在勞動間隙,當地果農主動上前指導,傳授翻土深度與間距的訣竅,隊員們認真聆聽,將理論融入實踐,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圖為實踐服務團成員在當地果農的指導下進行勞動實踐 賴麗娜攝)
“步履探村意,傾耳記農聲” 實踐服務團成員深入江洋村田間地頭與村民家中,開展廣泛而細致的采訪調研工作。他們用雙腳丈量大地,通過與村民們面對面的親切交流,耐心傾聽并詳細記錄關于江洋村發展變遷以及獨特農業產品發展的口述歷史與珍貴記憶。訪談調研結束,成員們將收集的資料充分整合形成調研報告,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積極獻言建策。
(圖為實踐服務團成員對江洋村果農進行訪談調研 張柯欣攝)
“路徑田園色,標顯農旅情” 在江洋村果園基地,實踐服務團成員充分發揮專業特長,自主構思、設計打造了一套極具江洋村文化特色的專屬道路標識。這些路標不僅功能性強,指引清晰,更融入了葡萄、百香果等多項江洋村農產品特色元素,以藝術形式展現產業特色,成為園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圖為實踐服務團成員在果園設計安裝專屬路標 張柯欣攝)
“屏中展碩果,線上售農珍” 為有效提升江洋村的農業特色產品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繪美鄉村”實踐服務團成員在生機勃勃的葡萄園與百香果園核心區域架設直播設備,開展了一場生動鮮活的線上推介活動,為江洋村的農產品推廣、文化宣傳帶來新氣象、注入新動能。
(圖為實踐服務團成員在進行助農直播 阮希凱 攝)
此次實踐活動收效顯著,獲得江洋村民的眾多好評。未來,藝術與建筑系將持續推動更多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事業,讓青年學子在鄉村大地中錘煉專業技能,以實際行動彰顯青春的價值魅力。
(圖為“繪美鄉村”實踐服務團合照 張柯欣 攝)
作者:趙銘偉、張耀文
供圖:張柯欣、阮希凱、賴麗娜
單位:福州英華職業學院藝術與建筑系團總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