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深耕農田調研實踐,注入鄉村振興生命活力(一)|“茶韻紅脈共果香,撰寫振興新篇章”
時間:2025-07-04 閱讀:
2025年7月3日上午,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赴泉州市南安市眉山鄉“藝脈新農·眉韻童夢”鄉村振興實踐隊走進眉山鄉高田村家庭百香果種植農場開展深入調研實踐,就當地農場生產近況和農作物生產情況與當地農民進行實地采訪和深入交談,并結合大學生專業知識提供合適建議,為當地特色農產品黃金百香果設計了形象IP,提高了當地農產品的網絡知名度,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腳踏實“地”,力助農興
當地時間7月3日上午,實踐隊乘車前往眉山鄉高田村百香果種植農場。在當地農場負責人的帶領下,開展了對農場實地考察調研。隊員們參觀了當地的種植農田和種植設備,在負責人的細心介紹下,隊員們初步了解了當地農場的生產近況以及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農場的黃金百香果種植收入是高田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由于銷售模式傳統且缺乏合適的營銷模式,導致經濟收入不穩定,在新媒體上的知名度不高。
深耕農田,了解“民”意
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實踐隊以多元行動助力鄉村發展。隊員們入鄉隨俗,在農場種植人員的協助下深入田間,親身體驗百香果種植、培育及采摘的全過程,為后續創新設計積累實踐認知。與此同時,在團隊負責人帶領下,隊員們與高田村百香果農場負責人圍繞銷售方案展開深入研討,碰撞出創新思路。
基于對地方特色的深度挖掘,實踐隊以創新設計為抓手,精心打造百香果特色IP形象,并將其融入品牌建設全鏈條。團隊不僅設計出包含IP元素的百香果包裝禮盒,提升產品視覺吸引力與文化附加值,還推出印有IP圖案的奶茶杯套,通過跨界聯動拓展消費場景。在此基礎上,實踐隊成功構建起集品牌塑造、產品開發、營銷推廣于一體的鄉村產業新模式,將IP打造成區域特色農產品的文化符號,有效帶動當地農特產品銷售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經濟注入強勁動能,用青春智慧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眉”藝并舉,“藝”脈相承
據了解,早在6月30日,實踐隊便已開啟創新探索之路。團隊充分整合當地資源,以眉山鄉特色茶葉與當地百香果為原料,精心研發出一系列新式茶飲,并通過線下品鑒、線上宣傳等方式大力推廣,還邀請當地領導和茶學系老師現場品嘗,并收獲廣泛好評。這一創新嘗試不僅拓寬了農產品的應用場景,更為鄉村產業發展開辟了新方向。
延續創新思路,實踐隊進一步深挖地方物產價值,以眉山鄉茶葉以及當地中草藥為核心原料,結合傳統中醫藥文化,匠心制作出了茶中藥香囊。該香囊將茶香與藥香巧妙融合,兼具養生保健與文化傳承功能,為鄉村特色產品開發再添新亮點,持續用青春智慧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實踐隊負責人表示,地方特色新式茶飲的研發,離不開學校指導老師和隊員們的實踐經驗成果,也離不開眉山鄉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為實踐隊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支持:開放生態茶園作為實踐駐地,引薦經驗豐富的企業家、茶人擔任技術顧問,為新茶飲研發及實踐進行提供了物質支持。校方則提供了技術支撐:專業指導老師全程跟進,在研發方向、技術難點上給予悉心指導。高校的智力資源、科研能力與地方的特色產業、實際需求相結合,是激活鄉村內生動力、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深入調研是產品落地的關鍵支撐,通過對新式茶飲和茶中藥香囊進行足量的市場調研和系統的數據分析,才能開創一條獨屬于當地特色的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時代文創鄉村復興新路徑。隊員們用新時代青年獨有的創新思維為高田村鄉村振興注入了“藝”脈相承的創意與生命。
本次實踐隊對高田村家庭百香果農場的調研和實踐活動,不僅推動了當地農副產品的網絡銷售宣傳平臺的建設,更是大學生青年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視角開展的一次腳踏實“地”的宣傳行動,鍛煉了福農學子的社會實踐能力。福農學子雖然不久之后就會離開,但他們留下的茶香清韻仍然會一直滋潤著黃金百香果的酸甜,一直銘刻在高田村每一個農民的心中。
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赴泉州市南安市眉山鄉“藝脈新農·眉韻童夢”鄉村振興實踐隊
(通訊員 陳宇翔 樊冬煌 趙航 陳亮冰/文 馬培軒 易貝兒 趙航 /圖)
作者:趙航,樊冬煌,陳亮冰,陳宇翔 來源: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