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漢江師范學院“邊疆同心”紅色實踐團在西藏博物館開啟第七日社會實踐征程。這支由10名來自不同學院的學子組成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肩負“藝術活化紅色資源,青春賡續民族團結”的使命,通過深度參與博物館核心工作,致力于讓雪域高原的紅色基因綻放時代新光。
西藏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及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為實踐活動提供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實踐首日,團隊即向館方遞交了專項實踐方案,明確了以藝術創作轉化紅色文化、新媒體傳播賦能民族團結的雙核目標,獲得館方高度重視。
為讓文物“開口說話”,館方特別開放實踐綠色通道,引導隊員們深度嵌入一線服務場景。在展廳講解崗,隊員們結合文物故事,精心編寫沉浸式解說詞并進行現場講解,用青年語態生動講述元代印信、金瓶掣簽等歷史見證;在青少年美育課堂,他們設計藏漢雙語藝術工坊,帶領兒童繪制“民族團結”主題唐卡數字繪本;在活動策劃組,隊員們積極參與“西藏和平解放”主題展陳升級工作,提供了光影裝置、互動影像等現代展陳方案建議。
帶隊教師高蕊強調,此次實踐突破了傳統參觀模式,構建了“研習-創作-傳播”三維體系。隊員江白旺秋在帶領孩子們學習歷史后感慨:“通過生動的講述讓孩子們理解這段歷史,仿佛讓紅色精神的溫度傳遞到了他們心中。”
西藏博物館負責老師對實踐團的工作給予了積極評價,她表示:“同學們用藝術視角重構文化敘事,為民族團結教育注入了青春動能。”據悉,未來一周,團隊將繼續圍繞“挖掘紅色基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以青春筆墨繪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