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林文靜報道】當高嶺土的細膩觸感從掌心傳遞至心間,旋轉的拉坯機映照著青春探索的目光。7 月 5 日,江西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 “瓷韻青行?筑夢青春” 實踐隊深入景德鎮(zhèn)三寶蓬藝術聚落,在千年窯火與當代創(chuàng)新的碰撞中,探尋世界瓷都從 “流量高地” 邁向 “文化高地” 的轉型之路。
雙璧映瓷魂:泥土密碼與青白美學的對話
國家一級陶瓷工藝師、“振鷺堂” 創(chuàng)始人黃剛老師手持潔白高嶺土,為實踐隊開啟陶瓷溯源之旅。“這是瓷之骨骼,七十二煉方成器”,他引導隊員觸摸原始礦料,在顆粒質感中感知本源。演示拉坯、利坯、施釉至燒制全流程時,一句 “裂痕可化藝術勛章” 道盡 “化土為玉” 的蛻變哲學,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大自然的饋贈與匠人智慧交融的神奇。
泥土余溫未散,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滕道洋引領實踐隊步入《一青花》秘境。展廳內鈷料潑灑如墨,瓷板疊嶂似山水長卷。滕老師撫過水墨青花輕嘆:“我們守護的不只是筆尖技藝,更是中國人骨血里的山水之魂。” 面對實踐隊員的提問,他目光深遠地表示,初心在于弘揚青花 “料分五色” 的獨特之美與文化基因 —— 這技藝承載著民族千年的審美密碼。隊員們穿行于傳統(tǒng)與當代交融的作品間,耳畔仿佛回蕩著非遺薪火在創(chuàng)新中永續(xù)的傳承史詩。
瓷語維新:數字時代里的薪火傳承
在景漂藝術家陳棟的 “樸真堂” 工作室,簡約茶器與傳統(tǒng)青花紋樣巧妙交融。陳棟手持枯山水意象蓋碗闡釋理念:“年輕人要用新語言講老故事,讓瓷器回歸日常美學才是真正的傳承。” 實踐隊員觀察到年輕畫師以工筆畫技法賦予素坯靈魂,切身感受景德鎮(zhèn) “匠從八方來” 的包容生態(tài)。
轉至袁欣的 “景德鎮(zhèn)青花故事陶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展廳宛如穿越時空的陶瓷長廊:陶瓷與各類物品的結合早已突破傳統(tǒng)邊界,既保留了陶瓷的溫潤質感與文化底蘊,又賦予現代物品獨特的藝術氣質與功能巧思。她寄望大學生成為 “文化翻譯官” 和 “創(chuàng)新觸媒”,既扎根傳統(tǒng)精髓,又善用新技術新媒介,讓青花在現代藝術中煥發(fā)新生。
瓷韻新聲:青春與非遺的共鳴交響
從黃剛工作室的瓷土本真,到滕道洋展廳的匠心火花,從樸真堂的古典雅韻,到青花故事的時尚脈動 —— 這一天,“瓷韻青行” 實踐隊的足跡串聯起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隊員們不僅觸摸到泥土的記憶與窯火的靈魂,更深刻體悟:非遺的永恒魅力,既在爐火純青的技藝傳承,也在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表達。
這份厚重的文化自信與蓬勃的產業(yè)活力,將激勵青年一代以專業(yè)所長,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者與創(chuàng)意傳播者,在新時代續(xù)寫 “泥與火” 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