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浩天 圖 路潤哲
“豫見非遺”暑期社會實踐團于7月2-4日走進家河家華庭社區,開展講述科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智趣非遺小課堂”系列活動。
實踐團成員科普非遺文化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普宣講中,實踐團成員以兒童視角為切入點,用生動故事、影像資料及互動問答,向孩子們傳遞“非遺是什么”。從河南安陽深厚的甲骨文、青銅器文化根基,講到活態傳承的戲劇、工藝、民俗,讓孩子們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老物件”“老手藝”,更是流淌在生活里的智慧與情感,是“我們共同的珍貴記憶”。
非遺科技產品展示
智韻梨芳-智能戲曲相框
同時,實踐團成員向孩子們展示其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優勢,創新性運用3D建模、3D打印等數字技術賦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而制作的智能交互產品,增添孩子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興趣。
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普宣講活動著力于向孩子們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實踐團為保護與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制作的智能交互產品,而隨后實踐團開展的臉譜繪制與漆扇制作體驗兩場活動則旨在以趣味實踐帶動知識傳播,將非遺文化基因融入童趣體驗。
實踐團成員介紹臉譜文化
實踐團成員指導臉譜繪制
臉譜作品展示
“智趣非遺小課堂”——臉譜繪制體驗活動中,實踐團成員首先以簡潔生動的形式,向社區兒童介紹了這“大平調”與“二夾弦”兩種特色濃郁的安陽地方戲曲及臉譜文化。隨后指導孩子們進行臉譜繪制,讓一方方白胚面具在孩子們手中華麗轉身為獨一無二的非遺藝術品。
實踐團成員講解漆扇文化
實踐團成員指導漆扇制作
漆扇作品展示
“智趣非遺小課堂”——漆扇制作體驗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向小朋友介紹過漆扇的發展起源和文化價值后,帶領孩子們進行漆扇繪制,沉靜的黑、朱砂的紅、松石的藍……繽紛彩漆在旋轉浸染中自然交融,幻化出水墨丹青的意韻,一方方獨一無二、紋樣靈動的漆扇在孩子們手中驚艷展顏。
合影留念
此次系列活動架起一座連接社區兒童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橋梁。讓孩子們在沉浸式互動中,不僅感受到非遺魅力,更在心中樹立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與自豪。實踐團以青春之力,為非遺在新時代的傳承注入新鮮活力,也讓古老智慧在社區生根發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