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戲腔里的文化根脈,提升公眾對傳統藝術的審美素養,筑牢新時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之基,7月10日,生命科學學院“蒲公英”智繪田園志愿服務隊走進河南省焦作市西村鄉大南坡村,開展懷梆戲臉譜繪制實踐研習活動,讓這份流淌在豫北大地的戲曲瑰寶,在青春力量的觸碰下煥發新的光彩。
活動伊始,隊員們便沉浸在懷梆戲的歷史長河中。從明末清初的萌芽到如今成為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太行山區的獨特唱腔到在地方戲曲中的鮮明地位,一段段歲月故事讓大家深刻認識到這門藝術的厚重與珍貴。臉譜的“色彩密碼”更引人入勝——紅色燃忠義,白色凝奸邪,紋路圖案皆藏角色性情與命運。隨后,在專業老師指導下,隊員們效仿角色手勢身段,一招一式間觸摸百年戲曲氣韻,浸染傳統美學溫度。
志愿服務環節中,隊員們與當地小演員圍坐暢談,并為其涂抹底色,當指尖蘸取的底色在孩子們臉上暈開均勻的色彩,仿佛為傳統藝術的傳承鋪上了純凈的畫布。他們緊隨專業老師勾勒輪廓,依角色特質填色——忠義者朱紅滿面,奸邪者粉白涂臉,筆鋒精準貼合人物性情。繼而在色塊上細繪專屬紋樣,或剛勁或柔婉,終以利落線條修飾輪廓,讓每一張臉譜都成為角色靈魂的鮮活注腳。
活動尾聲,一場原汁原味的懷梆戲在村民的期待中開演。鏗鏘的唱腔、靈動的身段、絢麗的服飾,與隊員們親手繪制的臉譜交相輝映,讓大家在視聽震撼中完成了對這門傳統藝術的“沉浸式解碼”。
邂逅懷梆瑰寶,擁抱時代浪潮。此次活動以實際行動響應文化傳承的時代號召,為青年學子搭建起非遺實踐的“橋梁”。同學們在與懷梆戲的深度對話中,不僅觸摸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肌理,更在心中播下了傳承創新的種子。這份跨越時空的“藝術邂逅”,正推動著懷梆戲這一非遺瑰寶在新時代煥發新生,也讓青年一代在擔起文化傳承使命的道路上,邁出了更加堅定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