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建功新時代 實踐賦能助成長 !巢院兒童教育幫扶團赴郎溪梅渚開展實踐活動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7月2日,巢湖學院兒童教育幫扶團赴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開展系列實踐活動。

圖為團隊和村委合影。 蔣佳樂 供圖
支教暖童心 知識潤黎明實踐團為提高時間效率,分成了兩支小分隊。一支小分隊于7月3日奔赴梅渚鎮黎明村,開展為期四天的支教服務活動。抵達黎明村后,隊員們迅速與村兩委對接,了解當地孩子們的學習需求與興趣愛好,精心制定了涵蓋課業輔導、興趣拓展、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學計劃。課堂上,隊員們化身 “小老師”,為孩子們帶來了充滿奧妙的數獨游戲、實用的垃圾分類知識,幫助他們鞏固課堂知識。針對孩子們的興趣特長,團隊還開設了繪畫、手工、趣味英語等特色課程。手工課上,一張張彩紙在孩子們手中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小扇子、精致的手工作品。課后,隊員們還與孩子們一起做游戲、聊家常,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與心理需求,用真誠與關愛溫暖著每一顆童心。
“這些“小老師們”不僅教我們知識,還陪我們玩游戲,我特別喜歡他們。” 黎明村的小朋友陳潔開心地說。支教活動不僅為黎明村的孩子們帶來了知識與歡樂,也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教育的重要性,堅定了他們畢業后為祖國做貢獻的決心

圖為手工課后合影。王蓉蓉 供圖
探尋紅色足跡 傳承民俗文化與此同時,另一支小分隊則聚焦梅渚鎮的紅色資源與民俗文化,開展了為期兩天的學習調研活動。隊員們來到郎溪縣黨性教育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認真參觀了館內的各個展廳,通過一幅幅珍貴的圖片、一件件厚重的實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深入了解了郎溪縣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與輝煌成就,深刻感悟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參觀結束后,隊員們在寄語墻上留下了團隊的美好向往。隊員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參觀,他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要努力傳承紅色基因,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7 月 4 日,小分隊先后走訪了定埠五猖館和定埠民俗文化中心。在定埠五猖館,通過館長周國平的介紹,隊員們詳細了解了五猖會這一民俗活動的起源、發展與文化內涵。五猖會是定埠地區一項歷史悠久的民俗活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價值,2008 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粗^內保存完好的五猖面具、服飾、道具等,隊員們仿佛看到了當年五猖會熱鬧非凡的場景。
隨后,隊員們來到定埠民俗文化中心。中心內展示了定埠地區的傳統農具、生活用品、民間工藝品等,生動展現了當地的民俗風情與歷史文化。當地老者熱情的為我們介紹了各個展堂,了解了定埠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現狀。“通過這次走訪,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定埠民俗文化的魅力,也認識到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隊員周瑾感慨道。

圖為定埠民俗文化中心外景。 蔣佳樂 供圖
7月5日至6日,巢湖學院兒童教育幫扶團的兩支小分隊角色互換,繼續在郎溪梅渚鎮的實踐征程。
傳承調研新征程 探尋非遺發展路原本負責支教的小分隊,于7月5日開啟了對東湖生態公園和國購商場非遺傳承現狀的調研活動。到達東湖生態公園后,隊員們分散開來,觀察園內是否有非遺文化展示區域或相關活動跡象。他們與園內游客、工作人員交流,詢問對非遺文化的了解程度與認知渠道。一位經常來公園散步的大爺表示:“有時候會在公園看到一些傳統戲曲表演,那些扮相和唱腔可真好看、真好聽,但不太清楚具體是啥非遺項目。”隊員們詳細記錄下這些反饋。隨后,小分隊來到國購商場,這里人流量較大,他們在商場內發放精心設計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涵蓋對本地非遺項目的知曉度、是否參與過非遺體驗活動等方面,了解商場是否舉辦過非遺相關展覽或推廣活動。通過兩天在不同場所的調研,隊員們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對郎溪梅渚鎮非遺傳承在公共休閑與商業區域的現狀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也為后續如何更好地推動非遺傳承提供了思考方向。

圖為隊員在國購商場外開展問卷調研。王蓉蓉 供圖
支教接力再出發 粘土課堂綻童趣而原本開展紅色與民俗文化調研的小分隊,在7月5日奔赴黎明村,接過支教的接力棒。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為孩子們帶來了別開生面的粘土手工課程。隊員們先向孩子們展示了用粘土制作的各種可愛動物、卡通人物,激發起孩子們濃厚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隊員們耐心地一步一步示范,從如何揉粘土、塑形,到如何添加細節讓作品更加生動。孩子們學得全神貫注,一雙雙小手在彩色粘土間忙碌著。不一會兒,形態各異的小兔子、小花朵、小汽車就在孩子們手中誕生了。除了粘土課程,隊員們還教孩子們玩一些富有創意的團隊游戲,培養孩子們的協作能力與溝通能力。在游戲過程中,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教室。一位叫李陽的小朋友興奮地說:“今天太好玩啦,我學會了做粘土小兔子,還和小伙伴們一起玩了好多游戲。”在這兩天的支教時光里,新的支教小分隊用熱情與耐心為孩子們帶去了知識與歡樂,進一步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也讓自己在支教實踐中收獲了成長與感動。
此次三下鄉活動,不僅為郎溪梅渚鎮帶來了實際的幫助與服務,也讓隊員們在實踐中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下一步,團隊將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將所學所感轉化為推動自身成長與社會發展的動力,繼續用青春的汗水與智慧書寫新時代青年的擔當與作為。
通訊員:袁夢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