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楊云童)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讓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以革命精神涵養廉潔品格,引導青年學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砥礪擔當奮斗之志,山東中醫藥大學鄉韻華夏志愿服務隊于 7 月 27 日奔赴臨沂。
一、紅色首站?沂蒙革命紀念館:感悟 “水乳交融” 的軍民情
推開沂蒙革命紀念館的大門,一段段鐫刻著熱血與犧牲的革命歲月緩緩鋪展 —— 泛黃的歷史照片定格著烽火中的堅守,銹跡斑斑的實物承載著先輩的初心,感人至深的影像資料訴說著軍民同心的故事。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隊員們梳理了沂蒙革命根據地的發展脈絡:從艱難創建時的星星之火,到發展壯大時的燎原之勢,再到支援全國解放時的無私奉獻,每一個階段都彰顯著這片土地獨有的紅色底蘊。
“沂蒙紅嫂” 不顧個人安危,用乳汁救治傷員的壯舉;“沂蒙六姐妹” 晝夜不休,在冰冷河水中架起 “生命之橋”、運送糧草的堅守…… 鮮活的故事讓隊員們眼眶泛紅,深深觸動了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通過這場沉浸式學習,大家不僅讀懂了沂蒙老區 “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的光榮傳統,更真切領悟到 “水乳交融、生死與共” 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
圖為團隊隊員聆聽革命故事 通訊員楊云童 供圖
圖為團隊隊員與沂蒙革命紀念館合影 通訊員楊云童 供圖
二、紅色續章?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追尋鐵軍風骨
告別沂蒙革命紀念館,隊員們滿懷敬意地來到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館內的實物陳列生動再現了新四軍將士們當年的戰斗與生活場景:簡陋的作戰地圖上標注著沖鋒的路線,褪色的軍裝里藏著堅守的決心,生銹的武器訴說著抗敵的英勇。在莊嚴肅穆的將帥林與英烈墻前,隊員們整齊列隊,神情凝重。伴隨著低沉的緬懷之聲,大家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獻出生命的革命先輩深深鞠躬,以此表達最崇高的敬意與最深切的追思。
圖為團隊成員緬懷革命先輩 通訊員楊云童 供圖
此次參觀中,“廉潔自律” 成為學習的核心主題。隊員們深入挖掘革命戰爭時期新四軍的紀律傳統:官兵同吃一鍋飯、同睡一張炕的平等制度,“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的鐵律要求,革命先輩身居高位卻清正奉公、艱苦奮斗的感人事例…… 這些鮮活的 “廉潔教材”,讓大家認識到 “廉潔是革命勝利的重要保障”。
圖為團隊與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合影 通訊員楊云童供圖
三、初心回響:紅色精神照前路,廉潔初心伴成長
整個實踐過程中,隊員們始終保持著高漲的學習熱情 —— 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所見所思,手機里存滿了珍貴的歷史資料,交流中滿是對革命精神的感悟。返程后,大家圍繞 “紅色傳承與廉潔實踐” 展開深入討論,紛紛分享學習收獲:“沂蒙精神讓我明白‘人民至上’的意義,鐵軍紀律讓我懂得‘廉潔自律’的重要性,未來我會把這份精神力量融入學習與工作中。”
未來,鄉韻華夏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把廉潔品格付諸行動,在專業學習中錘煉本領,在志愿服務中擔當使命,用青春力量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