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驕陽似火,酷熱難耐。然而,在蘭考縣小宋鎮程寨村的田間地頭與數字產業園內,卻涌動著一股青春的熱潮。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2025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的到來,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技術應用的全新活力與無限可能。
團隊成員甫一抵達,便與駐村第一書記孫海濤展開了深入交流。雙方圍繞區塊鏈技術在農業場景中的深化應用這一前沿話題,展開了熱烈而富有成效的探討。“技術不應僅僅停留在實驗室的紙面上,而要深深扎根于田間地頭,切實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正如交流中所著重強調的,蘭考的實踐生動地證明,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必須緊密聚焦行業痛點,在種植、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精準發力,找到切實可行的切入點。
蘭考縣委書記高瞻遠矚,親自謀劃布局,依托中國移動數字鄉村研究院強大的技術支持,精心搭建起一套基于區塊鏈的農產品溯源系統。一場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的變革,正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激情上演。依托中國移動傾力打造的數字鄉村信息化平臺,蘭考紅薯成功裝上了“數字身份證”。通過5G + 區塊鏈技術構建的全流程溯源系統,這個曾經在艱難歲月里作為“救命糧”的普通農產品,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閃耀著時代的光芒。
該溯源系統作為“5G + 新數字鄉村”平臺的核心模塊,獨具匠心地實現了“一品一碼、一碼溯源”。消費者只需輕輕掃碼,便能全面查看紅薯從育種、種植、倉儲到物流的全生命周期數據。得益于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獨特特性,數據的真實性得到了鐵一般的保障。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有效遏制了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更為“豫蘭紅”這一特色品牌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保護屏障,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目前,該系統已在紅薯產業中全面推廣應用,并計劃逐步拓展至蘭考古箏等更多特色產品,為蘭考的特色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溯源系統的成功落地,為蘭考紅薯產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顯著改變。通過品牌溢價的效應,紅薯的銷售單價大幅提升,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從中受益匪淺。種植戶的收購價提高了,辛勤的付出得到了更豐厚的回報;合作社的利潤空間擴大了,發展的動力更加充足;商超與電商渠道的客戶信任度顯著增強,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在與東方甄選、盒馬等知名合作渠道的合作中,帶有溯源標識的蘭考紅薯備受青睞,訂單量同比增長高達30%,成為了市場上的搶手貨。
然而,蘭考紅薯產業的升級之路并未止步于溯源。當地政府積極作為,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400萬噸高溫愈合庫,有效解決了紅薯采后損傷這一長期困擾產業的難題,大大延長了紅薯的銷售周期,讓紅薯能夠以更好的品質走向市場。同時,依托智慧農業平臺,土壤墑情、肥力等關鍵數據實現了實時監測,滴灌、水肥一體化系統等先進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實現了精準種植,提高了紅薯的產量和品質。此外,河南省農科院、開封市農科院的專家駐點提供技術支持,更是讓科學種植貫穿于紅薯生產的全流程,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保障。
從曾經沙土地里艱難求生的“救命糧”,到如今數字賦能下蓬勃發展的“致富果”,蘭考紅薯產業的華麗蛻變,是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和成功典范。隨著更多數字化技術的不斷落地應用,這片曾經飽受風沙、內澇、鹽堿“三害”困擾的土地,正堅定不移地走出一條以品牌為引領、科技為支撐的特色發展之路,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奮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