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自動尋航”實踐隊赴興縣開展呂梁市實習實訓項目
——以“科技賦能?智慧興縣”助力地方發展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尋航”實踐隊,赴呂梁市興縣開展呂梁市實習實訓項目,以“科技賦能?智慧興縣”為核心主題,將自動化、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等專業實踐與呂梁市地方實際需求深度結合。隊員們通過技術調研、科普宣講、應用探索等實習實訓形式,在服務紅色土地發展的同時,也完成了專業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為呂梁市實習實訓項目注入青春智慧與活力。
作為實習實訓項目的產業調研環節,8月18日上午,實踐隊深入興縣經濟開發區,實地走訪澤豐達新能源有限公司與中鋁華潤有限公司。隊員們依托專業知識,重點觀察傳統產業在呂梁市“雙碳”目標引領下,通過技術革新實現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具體路徑,切身感受興縣作為呂梁市工業轉型重點區域的強勁動力,也為實習實訓積累了產業一線的真實案例與數據。
圍繞實習實訓項目“調研鄉村發展、挖掘文化價值”的任務要求,8月18日下午,實踐隊先后前往瓦塘鎮后石門村、魏家灘鎮魏家灘村,實地考察當地“和美鄉村”建設成效。期間,隊員們參觀抗大七分校陳列館、地方民俗文化展覽館及王光美舊居,在深入了解呂梁市興縣風土人情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轉化路徑,將實習實訓的調研成果與地方發展需求緊密銜接。
聚焦實習實訓項目“賦能縣域教育、傳播科創知識”的核心目標,8月18日晚至8月19日晚,實踐隊走進友蘭中學,面向高二、高三學生精心開展四場“科創啟航,逐夢未來”主題實習實訓課程。課程內容涵蓋自動化、人工智能、密碼學等前沿領域,隊員們采用“理論講解+案例演示”的實習實訓教學模式,將復雜科學原理轉化為生動易懂的知識內容;同時借助線上仿真虛擬平臺,實時模擬航空航天、智能控制等領域的技術應用,讓抽象概念變得可觸可感,既完成了實習實訓的教學任務,也有效激發了呂梁市縣域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與探索熱情。
與此同時,結合實習實訓項目“搭建人才橋梁”的需求,實踐隊在友蘭中學同步開展北航招生宣講會與朋輩經驗交流會。宣講環節中,隊員們系統介紹北航的辦學歷史、育人理念、學科布局及人才培養特色,通過影像資料與數據,全面呈現學校在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優勢,為呂梁市學子提供升學參考;朋輩交流階段,北航優秀學長學姐結合自身經歷,分享高中學習方法、時間管理技巧與生涯規劃經驗,圍繞專業選擇、科技夢想等話題與中學生互動,以實習實訓中的“朋輩引導”形式,鼓勵當地學子樹立遠大志向。
遵循實習實訓項目“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的實踐導向,8月20日上午,實踐隊前往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隊員們參觀革命領袖當年工作與生活的簡陋居所,翻閱歷史文獻,深入了解晉綏邊區軍民在艱苦條件下開展革命建設與對敵斗爭的歷史,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晉綏精神形成了更直觀深刻的認識。
為進一步深化實習實訓項目“紅色精神傳承”的價值導向,8月21日上午,實踐隊專程前往“四八”烈士紀念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尹拯山講解員深情而專業的講述中,隊員們依次參觀了“四八”烈士紀念祠、“四八”烈士紀念主館以及飛機陳列館,沉浸于那段悲壯而光輝的歷史,深刻體悟到“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的崇高精神內涵和跨越時代的偉大思想光芒,為實習實訓項目的“紅色教育”模塊畫上了圓滿句號。
此次北航“自動尋航”實踐隊的興縣之行,既是呂梁市實習實訓項目的生動實踐,更是共青團北航自動化學院委員會與共青團興縣友蘭中學委員會落實《結對共建協議書》的關鍵一步——以實習實訓為紐帶,將“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的共建原則轉化為具體行動。這場實踐并非合作的終點,而是雙方長效共建的全新起點。未來,雙方團委將以此次實習實訓成果為基礎,進一步深化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基地共建,推動科創教育、紅色傳承等活動向品牌化、項目化發展,切實落地“大中貫通”人才培養目標;北航將持續輸送優質教育資源賦能友蘭中學,友蘭中學也將為北航學子提供穩定的實踐場景,真正實現“陣地共建、活動共辦、人才共育”的多方共贏,讓高校智慧與地方需求深度融合,為興縣教育高質量發展與革命老區振興注入持久且鮮活的動力。
作者:鄭岳琳 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