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和弘揚紅色革命,兵團紅色精神。在7月1日建黨節這一天,“情暖童心,守護花開”志愿服務隊于青松路街道安居社區進行了與紅色主題教育相關的宣講活動,本次活動通過專題講座、故事分享、情景再現等形式,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和兵團屯墾戍邊的光輝歷程。
圖為主講人宣講紅色精神朱濤攝
7月1日下午,“情暖童心,守護花開”志愿服務隊在塔里木大學北門集合,前往目的地青松路安居社區進行紅色主題的宣講,每一位成員身著紅色志愿服,那一抹抹紅,好似明媚閃耀的陽光,是街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到達社區,與社區人員完成對接工作,便開展了紅色主題教育的宣講,此次宣講重在領悟紅色革命與屯墾戍邊歷程中的艱辛事跡,以及背后所蘊含的偉大兵團精神,深化思想教育,強化政治教育。
圖為主講人為孩子們講述老兵事跡苗佳瑩攝
“情暖童心守護花開”志愿服務隊采取故事分享,即老兵事跡,向假日學校的孩子們講述兵團精神,使兵團精神深入人心。兵團精神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屯墾戍邊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其核心可概括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老兵群體是這一精神最生動的踐行者和傳播者。孩子們看完老兵事跡后,也簡短的表述了自己的感悟。今天,兵團精神仍激勵著新時代建設者在鄉村振興、邊疆穩定中續寫傳奇,激勵著每一個致力于國家建設的中華兒女,不負使命,勇于擔當,不怕吃苦,要像胡楊樹那般不朽不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兵團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的重要一章。
圖為志愿者帶領孩子們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朱濤攝
孩子們在志愿者的帶領下一同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結束后,志愿者給孩子們總結了電影的內容,電影中的主人公,一位音樂老師馬修用音樂打開了學生們封閉的心靈,他不僅教會了學生們唱歌,更重要的是,他讓學生明白了音樂的力量。深刻體現了“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放牛班的春天》啟示了我們教育的無窮魅力和深刻本質。
圖為志愿者為本次活動做總結苗佳瑩攝
此次宣講紅色精神活動圓滿結舉辦,不僅讓同學們對紅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詳細的了解,體會到屯墾戍邊,紅色革命的艱辛與不易,啟發孩子們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積極進步,也讓孩子們在認真聽講座的過程中培養了好的學習習慣,《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給孩子們深刻闡述了學習的意義,相信通過這次活動一定會給予孩子們在未來的學習和成長道路上奮勇前進的力量。
攝影:苗佳瑩 朱濤
撰稿:王希銘 劉晨陽
作者:王希銘 劉晨陽 來源:塔里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