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弘揚革命傳統。巢湖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赴梅渚鎮兒童教育幫扶團"組織參觀中共郎溪縣黨性教育館,通過重溫黨的光輝歷程和郎溪革命斗爭史,進一步錘煉黨性修養,汲取奮進力量。
圖一.團隊成員前往中共郎溪縣委黨校學習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組員依次參觀了六大展區。展館通過豐富的歷史圖片、文獻資料和多媒體技術,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特別是重點展示了郎溪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
“郎溪革命運動的開展”展區中,1927年“建平公學”故事引人駐足,葛琴等先驅以教育為盾播撒革命火種,次年郎溪首個團組織誕生。郎溪百年間從聲援“五卅”、建臨時黨支部,到抗戰解放,再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始終與黨同心同行。
站在展館中,深刻體會到,郎溪的每一步跨越,都是無數先輩用生命與汗水換來的。作為三下鄉學子,我們不僅看到了歷史的厚重,更感受到肩上的責任。未來,我們將帶著這份感動與力量,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用青春助力鄉村振興,讓郎溪的故事續寫新的榮光。
郎溪在黨的帶領下經濟成就顯著:建國初工農業奠基,特殊階段筑牢根基,改革開放后激發農業活力,如今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實現騰飛。
圖二.郎溪人民解放戰爭史

圖三.郎溪小馬燈朗溪的文化更是在黨的帶領下,重新煥發生機,郎溪小馬燈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郎溪民俗文化豐富多元。傳承百年的小馬燈集舞蹈、音樂、武術于一體,孩子們扮成人物騎“馬”表演,隨著鑼鼓聲列隊穿梭,重現古戰場或歡慶場景,盡顯傳統文化魅力。郎溪茶文化源遠流長,憑借優越自然條件產出黃金芽、白茶等名茶,從傳統制茶到現代茶旅展銷,茶融入生活點滴,共同繪就郎溪獨特的文化畫卷。

圖四.團隊成員孫可豪學習郎溪茶文化
離開展館時,陽光透過窗欞落在"教育幫扶"的隊旗上。忽然懂得,葛琴先生當年在孔廟播下的種子,早已在郎溪長成森林。而我們此行的意義,便是接過那把"教育"的接力棒:用數學的邏輯啟蒙孩子的思維,用紅色的故事點亮他們的心靈,讓百年前的初心,在今天的課堂里,長出新的模樣。
這不是結束,而是我們帶著紅色印記,走向梅諸鎮孩子們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