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業輔導到反詐宣講:光明村七日,青春這樣浸潤鄉野2025年7月13日至19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酉水華彩,匠韻承新”實踐團深入重慶市酉陽縣麻旺鎮光明村,開展為期7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聚焦鄉村兒童成長關愛與空巢老人權益守護,通過精準化課業輔導、沉浸式心理疏導、常態化反詐宣傳等務實舉措,將青春力量融入鄉村肌理,用實際行動踐行青年責任。
精準輔導筑根基 學業幫扶見實效針對光明村部分兒童學業基礎薄弱、缺乏針對性指導的現狀,實踐團精準施策,啟動“一對一”學業幫扶計劃。隊員們提前走訪摸排,建立23名兒童的學業檔案,針對數學公式應用、英語單詞記憶、作文立意構思等個性化難點,定制分層輔導方案。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小朋友進行課業輔導。易貞寧 供圖)輔導過程中,隊員們創新教學方法:用田間作物數量講解數學應用題,以鄉村生活場景為素材引導作文創作,通過趣味互動游戲強化英語單詞記憶。“孩子之前總說數學應用題無從下手,經過大學生用家里稻谷產量舉例講解,現在做題思路清晰多了。”村民李女士的反饋印證了輔導成效。據統計,七天內實踐團累計完成輔導時長超40小時,不僅幫助孩子們鞏固了課堂知識,更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為鄉村教育注入持續活力。
心育賦能伴成長 手作傳遞向陽力為關注鄉村兒童心理健康,實踐團在村黨群服務站開設“心靈驛站”,通過面對面交流傾聽孩子們的心聲,重點疏導留守兒童因親情缺失產生的焦慮情緒。結合兒童心理特點,隊員們創新設計“扭扭棒向日葵制作”特色活動,將心理引導融入手工實踐。
(圖為實踐團帶領小朋友制作扭扭棒向日葵。黎明濤 供圖)活動中,隊員們一邊示范扭扭棒彎折、纏繞技巧,一邊以“向日葵向陽生長”為喻,引導孩子們樹立積極心態:“每片花瓣都朝著陽光的方向,就像我們遇到困難時,也要試著抬頭往前看。”10余名參與兒童均完成向日葵花束制作,其中6名孩子將作品贈予家人,在傳遞心意的同時深化情感聯結。“這是我做給奶奶的禮物,它永遠不會凋謝。”三年級學生小雨的話語中,透著手工實踐帶來的治愈力量,讓“向陽而生”的信念在指尖流轉間扎根心底。
銀齡關愛暖人心 反詐宣講筑防線針對農村空巢老人防范意識薄弱、易受詐騙侵害的現狀,實踐團開展“暖心陪伴+反詐宣講”雙軌行動。隊員們攜帶掛面等慰問品,走訪10余戶空巢老人家庭,陪老人們坐在院壩中嘮家常——聽76歲的陳爺爺講農耕往事,幫82歲的張奶奶調試手機音量,在輕松氛圍中拉近情感距離。
(圖為實踐團與老人合影。況月豐 供圖)基于前期對當地詐騙案件類型的調研梳理,實踐團采取“靶向宣傳”策略:一方面,結合農村老人認知特點,將法律條文轉化為方言案例解讀,通過“身邊事講身邊理”的方式,剖析10類常見養老詐騙套路的作案邏輯與識別要點;另一方面,配套發放圖文并茂的《防范養老詐騙手冊》,手冊中特別標注“三不原則”(不輕易轉賬、不泄露信息、不盲目相信)及當地派出所緊急聯系電話,便于老人隨時查閱。此次活動不僅提升了老人的防騙能力,更以陪伴填補了情感空缺,讓銀齡群體真切感受到社會關懷。
(圖為實踐團與小朋友合影。董福臨 供圖)此次實踐活動,實踐團以精準服務回應鄉村需求,在教育幫扶、心理疏導、反詐宣傳等領域取得扎實成效。實踐團負責人王艷表示,后續將持續跟進光明村實際需求,推動短期實踐成果轉化為長效幫扶機制,讓青春力量在鄉村振興一線持續發光發熱。
“酉水華彩,匠韻承新”實踐團
通訊員: 王艷 韓雯慧 易貞寧 黎明濤 郭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