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醫脈尋蹤隊全體成員在南京醫濟堂的古樸診室里,拜訪了國家級非遺金陵推拿傳承人馬偉生老師。他正運用這門融合醫理與武學的百年技藝,為患者解除病痛,并致力于這門古老技藝的守正與創新。
醫武交融的真功夫金陵推拿的核心在于獨特的“勁力心法”。馬老師介紹,這門技藝汲取了武術“整勁”的精髓。他的“摸診”手法,指尖能精準感知患者身體的細微變化;治療時,力量從腰胯發出,貫通全身直達指尖,效果深入且不易損傷施術者自身。這種源于醫武同源的獨特發力方式,是金陵推拿能“摸得準、按得透”、有效解決如頸肩勞損等問題的關鍵所在。
吸引年輕人的智慧面對如何讓年輕人學習這門需要深厚功底技藝的挑戰,馬老師有獨到的辦法。他注重“實用為先”,先教授如“落枕速效法”等能快速見效的實用技巧,讓學員很快嘗到甜頭。然后,他會結合現代解剖學知識,清晰講解古老手法背后的原理——比如“為什么摸這里”、“力量往哪里使”,讓年輕人覺得“實用不玄乎”,從而愿意沉下心深入學習。
馬偉生老師強調,推拿的靈魂在于“手上的勁、心里的感”,這份微妙的觸感和分寸,必須通過師徒“手把手”的親身傳授才能體會,是技術手段難以完全替代的。
從診室走向社會金陵推拿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診室內。馬老師帶領團隊積極開展公益活動,特別關注特殊群體。他們為腦癱兒童等提供推拿服務,更重要的是教會家長日常的護理方法。馬老師說,非遺技藝不能只待在診室里,更應該成為幫助有需要的人的“實用技能”。同時,金陵推拿也吸引了海外學員。馬老師傳授時堅持“先看效果,再講文化”,用當場見效的手法讓國際友人感受其價值,進而產生對東方醫武智慧的興趣,潤物細無聲地推動文化傳播。
非遺新勢力宣講課這份“走出去”的精神也感染了我們尋蹤小隊。7月26日,我們帶著馬老師傳授的“實用為先”理念,走進暑托班,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非遺體驗課。課堂上,我們化繁為簡,向孩子們介紹金陵推拿的博大精深,孩子們好奇地瞪大了眼睛,感受著這些源自武術與醫學融合的古老手法帶來的奇妙感覺。簡單的互動,不僅讓抽象的非遺變得可觸可感,更在他們心中悄然種下了一顆對傳統智慧好奇的種子。
結語:在醫濟堂的斜陽下,馬老師整理工具的身影,是百年非遺在當下傳承的生動寫照。“醫武同源,以手傳心”——金陵推拿的精髓,正通過像馬老師這樣既堅守古法精髓又擁抱時代變化的傳承者之手,煥發著新的生命力。它告訴我們,這份源自指尖的技藝與仁心,將繼續穿越時光,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