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醫脈鄉傳實踐團醫脈尋蹤隊在7月24日拜訪省級非遺金陵推拿傳承人馬偉生醫生的基礎上,進一步以《金陵推拿術中醫藥非遺傳承手冊》及專訪視頻為核心載體,開展了主題為“解碼經絡智慧,感悟整體診療”的非遺宣傳活動,旨在讓更多人通過手冊與視頻,深入理解金陵推拿術蘊含的中醫整體觀與實踐價值。

《金陵推拿術中醫藥非遺傳承手冊》中詳細介紹了該技藝源于明清時期,融合少林內功、道家太極與中醫經絡理論,2018年被列入南京市鼓樓區傳統醫藥類非遺。其核心理論以《黃帝內經》經絡學說為根基,結合現代神經解剖學與筋膜學,通過揉、按、點、推等手法調節氣血運行,實現“筋柔骨正”。手冊還收錄了技藝特色、傳承人馬偉生的傳承之路、社會公益實踐、現代生活病解決方案及家庭推拿入門等豐富內容,為讀者搭建了全面認識金陵推拿術的知識框架。
小隊采訪馬偉生醫生的視頻中,馬醫生用生動比喻闡釋了中醫整體觀。他將“經”比作高速公路,“絡”比作分支馬路,形象說明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遍布全身、相互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網絡。他強調,中醫看病從不孤立看待某個病灶,而是從整體出發,通過調節經絡這個“交通網絡”的通暢性,讓氣血順暢運行,從而解決身體各處的問題——就像高速公路和馬路相互配合,才能保證整個交通系統的順暢。這一比喻與手冊中“通過手法調節氣血運行,實現‘筋柔骨正’”的核心理論相呼應,讓抽象的中醫整體觀變得通俗易懂。
馬醫生說,非遺技藝不能只待在診室里,更應該成為幫助有需要的人的“實用技能”。這份“走出去”的精神也感染了我們尋蹤小隊。7月26日,團隊帶著馬醫生傳授的“實用為先”理念,走進暑托班,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非遺體驗課。課堂上,成員化繁為簡,向孩子們介紹金陵推拿的博大精深,孩子們好奇地瞪大了眼睛,感受著這些源自武術與醫學融合的古老手法帶來的奇妙感覺。簡單的互動,不僅讓抽象的非遺變得可觸可感,更在他們心中悄然種下了一顆對傳統智慧好奇的種子。
通過手冊、視頻與線下體驗課的結合,人們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金陵推拿術所承載的中醫智慧。未來,醫脈尋蹤隊將繼續推廣這些資源,讓更多人領悟中醫整體觀的魅力,感受非遺技藝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