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一岳 圖:吳芊 李偉錚
為探尋農業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助力鄉村振興與國際傳播,2025年7月,青島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農情心譯”研究生志愿服務團前往青島市城陽區少山村和濟南市章丘區繡惠街道的農遺地開展實踐,感受農遺魅力。在“新農人齊魯行”美國青年夏令營活動于我校交流參觀期間,團隊成員作為志愿者,在交流環節采訪了來自美國俄勒岡州、蒙大拿州及愛達荷州農業領域的師生代表,調研外國民眾對農遺的認知,為團隊制定農遺跨文化傳播方案提供依據。
體驗少山紅杏農遺智慧,探尋文旅融合振興之路
團隊深入山東省農業文化遺產——城陽少山紅杏栽培系統核心產區開展調研。通過調研,成員們了解到少山紅杏種植方式的地域特色及其所蘊含的“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農遺智慧。為探索鄉村振興路徑,當地近年來積極推動農旅融合,通過發布紅杏采摘地圖、打造采摘體驗活動等舉措,為少山紅杏注入了持久活力。這一系列實踐也引發了團隊成員對農遺活態傳承與文旅融合創新的深層思考。

調研美國師生農遺認知,探索國際傳播有效之策
實踐團隊與來自美國俄勒岡州、蒙大拿州及愛達荷州的農業領域師生代表進行了交流采訪。團隊成員發現,盡管他們對“農業文化遺產”的具體內涵了解有限,但又普遍認識到其重要性,并對中國農遺表現出濃厚興趣。采訪中,俄勒岡州中國理事會聯合主席夏洛特女士贊揚了團隊的農遺跨文化傳播項目。受訪師生表示,谷歌、YouTube等平臺是其了解中國農遺的主要渠道。這凸顯了網絡媒體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為團隊加強在網絡平臺的宣傳提供了方向。

聆聽章丘蔥農心聲訴求,探求大蔥產銷突破之道
團隊在繡惠街道辦事處聽取了楊慶波關于章丘大蔥種植歷史、獨特品質及社會經濟價值的介紹。參觀了大蔥文化博物館,深入了解其文化背景及“高、大、脆、甜”的品質特點,近距離感受了2024年2.68米的“蔥王”。之后,團隊成員前往王金村,專訪了同年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蔥王”種植戶苗發勇、王芳夫婦,王芳分享了數十年如一日“像照顧孩子一樣呵護蔥苗”的精心照料歷程,樸實話語中盡顯蔥農對土地的深情與堅守。最后,在喬大姐大蔥種植基地,團隊深入了解到蔥農勞作的艱辛、面臨的自然災害及市場波動的產銷困境,引發了大家對鄉村振興議題的深入思考。



2025年7月,實踐團隊深入農遺地,調研產業現狀,感受農遺魅力。通過與國外師生的深度交流,團隊探索了農遺跨文化傳播的有效路徑。走訪中,針對民眾認知模糊問題,同步開展農遺知識普及,提升了認知度、認同感與保護意識。未來,團隊將發揮外語優勢,以多語種講述農遺故事,促進農遺保護與鄉村振興相融合,助力中國農遺走向世界。